当前位置:dota2雷竞技 > 专题专栏 >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 > 奋进辽宁
“大器”辽宁 攀高向新
辽宁为新中国工业发展作出了怎样的贡献?一张榜单可见一斑。
在近日举办的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创新成果展上,一张铺满墙壁的长名单十分吸睛。这个名单的时间跨度是1949年至2024年,内容是在辽宁诞生的千个中国工业第一。驻足其前,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
从第一炉钢水倾泻而出到第一台国产机器人惊艳问世、从第一架喷气式战斗机翱翔蓝天到第一艘国产航空母舰劈波斩浪、从第一台蒸汽拖拉机驶入田间地头到单舱世界最大1.3万立方米B型LNG燃料舱亮相全球……每一项成绩背后,都饱含着辽宁人的智慧与汗水,都镌刻着辽宁企业为制造向智造、创造迈进的坚定步伐。
辽宁振兴,首先是工业振兴。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全面振兴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以“数字辽宁、智造强省”为方向,奋力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不断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新质生产力加速集聚。放眼辽沈大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迈出坚实步伐,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加速发展,具有辽宁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正在加速构建。
产业规模逐步壮大。辽宁制造实现了从“造不了”到“造得出”再到“造得好”的历史跨越。从“一五”计划时期,被称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基之战”的24个项目在辽宁扎根,到2024年投资超过1100亿元的182个重大央地合作项目接连落户,辽宁工业产业体系块头更大,体格更壮。截至目前,我省已拥有国民经济行业的40个工业大类197个工业中类519个工业小类,成为在全国不可替代的航空装备、舰船生产基地和重要钢材资源保障基地。目前,全省原油加工能力,PX、PTA产能均居全国第二位,大型冶金和矿山装备、电力装备等成套水平国内领先。全球每四件泳装就有一件来自辽宁,每两件羊绒大衣就有一件来自辽宁,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注射液、人用狂犬疫苗等产品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
工业企业量质齐升。辽宁境内拥有鞍钢、沈飞、沈鼓、大船等一批行业领先的头部企业,它们不仅是行业内的链主,也是国家重大项目的重要支撑。近年来,全国首台大型连续式跨声速风洞主压缩机、世界首套综采纯水介质液压系统液压支架等大国重器,接连在辽宁国企问世。民企是企业森林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辽宁工业发展的重要力量。近年来,辽宁民企不断拔节,第一个上市软件企业、国际知名的液流储能电池技术服务商、国内最大的环氧乙烷精细专用化学品高新技术产业集团等陆续在辽宁诞生,截至目前,民企占全省规上工业企业比重超九成。大企业向全国领先进军,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深耕,我省共培育有效期内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96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182家、创新型中小企业3927家。
以智赋能愈加深化。眼下,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如一股浪潮对制造业进行链条重组、集体重塑。辽宁作为工业重镇,拥有丰富的产业数字化场景资源和数字产业化数据资源,正积极地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迈进。数字底座更加夯实。截至目前,全省建设5G基站累计达12.8万个,全国排名第九位;全省上线运行的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达40个,全国排名第三位,接入企业1.3万家,全国排名第七位。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达到104个,服务工业企业近7.5万户。耕“云”种“数”效果初显。截至目前,我省已累计建设省级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337个,生产效率提升20%,运营成本下降10%。11家企业获评国家级智能工厂,53家企业获评数字化转型标杆示范企业,省级5G工厂累计达到65个。
当前,新时代的“辽沈战役”已经打响,辽宁人将以4个万亿级产业基地、22个重点产业集群为载体,深耕基础优势、打造应用场景,瞄准“高科技”、追求“高效能”、迈向“高质量”,撑起辽宁全面振兴的工业脊梁。
记者感言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辽宁作为全国最早建设的工业基地之一,为新中国工业体系的建立作出了巨大贡献。
悠久的产业基础,是辽宁工业实现突破的厚实家底。近年来,我省围绕“数字辽宁、智造强省”,以科技创新为引擎,全省工业战线奋力调结构、壮体格、展身姿。传统产业转型步伐更快、新兴产业布局更广、未来产业研发更深,多点支撑、多业并举、多元发展的产业
发展格局正在加速构建,具有辽宁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正在形成。
未来,我省将继续以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升级,在强化科技创新、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体系升级、推动数字化绿色化转型上持续用力,在新征程上再创佳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