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deo
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外宣新闻处副处长宋健:
各位记者朋友:
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近日,我省出台了《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今天,我们高兴邀请省气象局副局长蒋大凯先生,介绍解读《实施意见》有关情况。同时,省气象服务中心主任张凯先生、省气候中心副主任周晓宇女士也出席了今天的发布会,将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下面,首先请蒋大凯副局长介绍情况。
辽宁省气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蒋大凯:
非常高兴参加本次新闻发布会。一直以来,在各位媒体朋友的大力支持下,气象预报预警信息得以广泛发布,气象工作得到有力宣传。在这里,我谨代表省气象局向一直以来关心、支持全省气象工作的记者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近日,省政府印发了《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称《实施意见》),《实施意见》不仅高标准制定了“十四五”乃至2035年辽宁气象工作的目标任务和行动举措,更为新时代辽宁气象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下面由我向各位介绍《实施意见》的出台背景、主要内容以及气象部门的落实举措。
一、出台背景
2019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新中国气象事业70周年之际作出重要指示,明确提出“推动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提高气象服务保障能力。”为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气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2022年4月,国务院印发了《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国发〔2022〕11号,以下简称《纲要》),《纲要》不仅为气象高质量发展擘画了宏伟蓝图,还特别提出要推动东北地区气象发展取得新突破。对标《纲要》确定的新目标、新要求,在前期充分调研基础上,省政府结合实际,部署省气象局起草了《实施意见》,并3次征求各市及有关部门意见,最后由省政府印发实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气象工作关系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而辽宁则担负着维护国家“五大安全”的重要使命。出台《实施意见》,推动辽宁气象高质量发展,是省政府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气象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的重要举措,也是省政府推动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特别是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在气象领域落地见效的具体实践。目前,我省气象业务服务能力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辽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求还有差距,需要我们着力夯实监测预报预警业务,提升信息化水平,推动构建科技领先、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人民满意的现代气象体系。
二、主要内容
《实施意见》由总体要求、重点任务、保障措施三部分组成。
总体要求阐明了推进辽宁气象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思想、“十四五”发展目标和2035年远景目标。尤其是“十四五”发展目标,均结合辽宁实际设置为可量化的具体考核指标。例如:到2025年,新一代天气雷达网探测覆盖率由43%提升至50%以上,暴雨(雪)预警准确率由89%提升至92%,强对流天气预警时间提前量由45分钟提升至50分钟,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气象服务覆盖率由88%提升至93%,年人工增雨能力由30亿立方米提升至35亿立方米。
《实施意见》共确定了七方面重点任务。一是增强气象科技自主创新能力。聚焦粮食安全、生态安全等国之大者,及辽宁争创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目标,将重点推动省政府与中国气象局共同建设国家级农业与生态气象研究院,强化核心技术攻关,努力构建农业和生态气象领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二是加强气象基础能力建设。监测预报预警是气象部门的基础核心业务。根据《实施意见》部署,我们将聚焦雷达网探测覆盖率、预报准确率、预警信号提前量等问题,统筹用好中央、地方气象重点工程项目,补短板、强弱项,一步一个脚印夯实气象基础业务。三是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我们将加强与应急、水利、自然资源等部门的联防联动,通过健全气象预警为先导的部门应急响应联动机制、推进气象灾害多部门风险研判和综合调度、完善重大灾害性天气“叫应”服务等举措,推动全社会共同提高气象灾害防御应对能力。四是提高气象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聚焦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需求,我们将围绕粮食、海洋、交通、能源等重点领域,开发精细化气象服务产品,发挥气象服务的生产要素作用,精准助力我省形成新质生产力。五是优化人民美好生活气象服务供给。通过实施气象服务全面融入城市数据大脑和乡村建设行动,建设覆盖城乡的气象服务体系,强化旅游出行、康养保健、体育竞赛等气象服务供给,推动气象服务向高品质、多样化升级,深度融入百姓衣食住行。六是强化生态文明建设气象支撑。我们将充分发挥气象趋利避害作用,一方面,通过建立气候变化风险早期预警业务体系,研发农、林、水等重点领域风险预测预估预警产品。另一方面,强化气候资源开发利用,推进我省风能、太阳能开发和生态气候品牌创建。七是建设高水平气象人才队伍。注重优化气象人才发展环境,鼓励已设立气象及相关学科专业的高校适度扩大招生规模,联合开展拔尖学生培养、气象及跨学科人才培养,为我省气象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保障措施包括加强组织领导、统筹规划布局、加强法治建设、推进开放合作、加强投入保障等五方面举措,明确了将气象事业纳入同级政府相关发展规划、建立相关行业气象统筹发展体制机制、优化省政府与中国气象局合作机制、完善和发展气象事业双重计划财务体制等多项强有力的保障措施。
三、落实举措
落实好《实施意见》需要社会各界合力而为之,但气象部门无疑是其中的核心力量。下一步,我们将从以下五个方面协同发力,抓好贯彻落实。一是注重整体推动。建立“省级引领指导、市级带动县级、纵向整体发力、横向融合提升”集约化发展体系,推动形成全省气象高质量发展整体效应。二是注重科技创新。加速推进国家级农业与生态气象研究院筹建工作,用好东北冷涡研究重点开放实验室、辽宁省农业气象灾害重点实验室等科技创新平台,强化基础科学研究和核心技术攻关。三是注重项目带动。以落实《实施意见》为契机,主动谋划、奋勇争先,有机衔接省部合作、局市合作、局企合作等载体,加速推进“十四五”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四是注重提质增效。深度融入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充分发挥气象服务在粮食、生态、能源、产业等重点领域的作用和效益,加快形成气象赋能的新质生产力。五是注重党建引领。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切实在以学促干上下功夫,推动辽宁气象高质量发展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气象事业是科技型、基础性、先导性社会公益事业,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贯彻落实《实施意见》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凝聚社会各界的共识和力量。在推动辽宁气象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我们将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持续完善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的气象高质量发展工作机制,携手社会各界共同谱写气象高质量发展的辽宁新篇章,为维护国家“五大安全”、服务辽宁振兴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气象保障。
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外宣新闻处副处长宋健:
谢谢蒋大凯副局长。下面进入提问环节,提问前请先通报所代表的新闻机构。请记者朋友们举手提问。
国际在线记者:
气象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请问我们应如何利用气象高质量发展成果,更好地服务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
辽宁省气象服务中心主任张凯:
《实施意见》确定2025年的核心发展目标就是“气象服务保障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取得显著成效”,针对这一目标,《实施意见》同步实施了气象为农服务提质增效行动、海洋经济强省气象保障行动、交通强省气象保障行动、能源安全气象保障行动等专项行动,精准助力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全力保障粮食安全。推动省政府与中国气象局共建国家级农业与生态气象研究院,强化气象对我省发展现代化大农业的科技支撑。与农业农村厅联合建设玉米、水稻、大豆等省级特色农业气象服务中心,分区域、分作物、分灾种、分环节保障粮食生产。
二是精细化服务海洋经济强省建设。打造辽宁沿海经济带大连海洋智慧气象服务示范基地,构建以大连为中心、辽宁沿海一体化的海洋监测预报预警气象服务联合体,为远洋导航、海上救助、港航物流、海洋渔业、海洋牧场等海上生产活动提供精细化气象服务。
三是深度融入交通强省建设。研发中欧班列气象服务平台和北极航道天气预报平台,充分发挥气象信息在加快建设东北海陆大通道中的生产要素作用。发展基于位置的交通气象服务技术,推动气象信息与铁路、公路、民航、海运等重点领域深度融合。
四是精准助力清洁能源强省建设。以推进《辽宁省气候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条例》立法工作为基础,深入开展风能、太阳能资源监测评估,发布风电、光伏发电气象条件预报产品,针对电力设备、密集输电通道开展定制化气象服务,为我省开发利用清洁能源、绿色低碳发展提供基础支撑。
辽沈晚报记者:
刚刚入冬,我省便遭遇如此大的雨雪天气过程,对比历史同期本次雨雪天气有哪些特点,今年冬季我省气候趋势如何,是否还会出现类似的雨雪天气过程?
辽宁省气候中心副主任周晓宇:
本次雨雪天气具有三个特点:一是同一过程出现暴雨、暴雪、寒潮、大风等多种高影响天气;二是具有明显的转折性,气温由前期偏高快速转为偏低状态,全省大部地区气温下降7~12℃,东北部地区下降13~16℃;三是造成的影响复杂、广泛。据统计,此次过程为2010年以来辽宁前冬第二强的暴雪过程,而最强的一次正是2021年11月7~9日我省出现的雨雪冰冻、寒潮和大风降雪天气。
对比两次过程,从雨雪相态变化看,2021年“11·7”过程降雪前全省大部分地区(11个市)均出现了雨雪冰冻天气,2023年“11·6”过程全省大部普降大雨、局部大暴雨,随后自西向东陆续转雪。从积雪深度看,2021年“11·7”过程有20个国家气象观测站最大积雪深度超过30厘米,25个站最大积雪深度突破了1951年以来历史极值,2023年“11·6”过程北部大部地区积雪深度为5~15厘米,铁岭开原最大为21厘米。从降雪量看,2021年“11·7”过程全省最大降雪量、最大小时降雪量分别为80.3毫米和10.6毫米(鞍山站),2023年“11·6”过程最大降雪量25.9毫米(沈阳法库站),最大小时降雪量4.6毫米(铁岭开原站)。
据省气候中心预测,今年冬季(2023年12月至2024年2月)全省平均气温为-7.0~-6.1℃,较常年同期(-7.1℃)偏高0.1~1.0℃。与常年同期相比,沈阳北部、阜新和铁岭地区偏高1.0~2.0℃,其他地区偏高0.1~1.0℃。季节内冷暖波动大,阶段性变化特征明显,2024年1月冷空气活动频繁,可能出现阶段性低温。冬季全省平均降水量为22毫米左右,较常年同期偏多1~2成。2023/2024年冬季厄尔尼诺事件将持续,激发西北太平洋反气旋,其西北侧的偏南风输送到我省,水汽条件良好,今冬可能出现强降雪过程。
央广网记者:
《实施意见》提出建设精准气象预报系统,逐步实现精准预报的“五个1”目标,请问气象部门在推动这一目标实现上有那些思路和举措?
辽宁省气象服务中心主任张凯:
做到“预报精准”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气象工作的具体要求,也是气象部门的永恒追求。为全面提升我省“五个1”精准预报能力,我局根据《实施意见》部署,编制了《辽宁省精准预报能力新突破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通过深入实施智能数字预报业务拓展行动、关键核心技术自主攻关行动、精准预报四大支柱强基行动、重点领域影响预报能力提升行动、检验评估业务全面覆盖行动、新型预报业务体系构建行动、预报导向管理机制优化行动等7大专项行动,推动实现精准预报的“五个1”目标。
具体而言,通过优化预警信号县级属地化发布业务布局,完成15种及以上预警信号标准本地化修订,开发局地强天气分地区、分类型、分强度精细化预警技术,逐步实现提前1小时预警强天气。通过开发气象要素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预报订正技术,基于雷达外推、人工智能、智能网格产品,建立逐6分钟滚动更新的网格预报产品,逐步实现提前1天预报逐小时天气。通过研发东北冷涡背景下灾害性天气关键预报技术,研究复杂地形极端天气发生发展机理,建立暴雨(雪)、高温等东北典型灾害性天气客观预报产品,逐步实现提前1周预报灾害性天气。通过建立60天以内的次季节智能网格逐日预测业务,研发无缝隙全覆盖的智能数字预报产品,逐步实现提前1个月预报重大天气过程。通过完善精细到县的季节—年际预测业务,逐步实现1年预测我省气候异常的目标。
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外宣新闻处副处长宋健:
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现场提问就进行到这里。感谢各位新闻发言人对有关情况的介绍,感谢各位记者朋友对本场发布会的关注与支持,请大家做好本场发布会的宣传报道工作。今天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版权所有:辽宁省人民政府 | 主办单位: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
地址:沈阳市皇姑区北陵大街45-9号 | 邮编:110032 |
辽公网安备 21010502000372号 | 网站标识码:2100000037 |
ICP备案序号:辽ICP备05023109号 | 联系邮箱:mhwz@ln.gov.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