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deo
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外宣新闻处处长张健:
各位记者朋友:
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近日,我省印发了《辽宁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今天,我们高兴邀请省自然资源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华天舒先生,省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夏成先生,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冀登义先生,介绍《规划》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下面,首先请华天舒副厅长介绍情况。
省自然资源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华天舒:
各位新闻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
今年4月国务院批复《辽宁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7月1日,省政府正式印发。下面,从三个方面向大家介绍《规划》相关情况。
一、《规划》出台背景
建立“多规合一”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按照《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和《中共辽宁省委 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全省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意见》,我省开展《规划》编制工作,在划定“三区三线”的基础上,形成“多规合一”可持续发展的辽宁方案。《规划》的印发,标志着我省正式进入“多规合一”国土空间规划实施阶段,迈向国土空间治理现代化新征程。
二、《规划》主要内容
《规划》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规划编制和实施相统一,包括11章45节内容。面向2035年,辽宁将切实履行维护国家“五大安全”政治使命,实施“安全韧性、陆海联动、轴带集聚、绿色高效、提质更新”五大空间战略,逐步形成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全面建成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安全、绿色、开放、智慧、富有竞争力的美丽国土,自然、人文和信息相融合的数字国土。
(一)在农业空间安排上。
基于地区水土光热条件和农业发展优势,巩固“四片一带多点”的现代农业空间格局。着重引导中部平原精品农业片区、辽北粮油和畜牧业片区、辽西畜牧和设施农业片区、辽东林业和特色农业片区、沿海果蔬水产农业带的农业空间特色发展。通过加强黑土地保护、高标准农田和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县域统筹分区分类编制村庄规划等有力举措,夯实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空间基础。同时,有序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活动,推动辽宁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到2035年,全省耕地保有量不低于7601.00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6250.67万亩。
(二)在生态空间安排上。
全面落实国家东北森林带、北方防沙带、海岸带生态屏障保护要求,构建“两屏一带七廊”生态安全格局。通过筑牢辽东山地丘陵、辽西低山丘陵生态屏障,统筹推进海岸带和多级生态廊道体系建设,夯实“两山”转化的空间基础。通过推动设立辽河口国家公园、明确生物多样性优先保护地带、保护重要野生动物迁徙和候鸟迁飞通道、加强特殊物种就地和迁地保护、保护休养海洋生物资源、强化水资源保护与储备、科学管护森林草地湿地等生态资源、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等有力举措,进一步巩固提升辽宁省绿色发展优势。到2035年,全省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4.1万平方千米。
(三)在城镇空间安排上。
深入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充分发挥城市化地区的比较优势,增强辽中南城市群和沈阳、大连引领带动区域发展的能力,提高沈大城镇发展轴和京沈城镇发展轴集聚发展水平,构建“一群双核两轴”的城镇空间格局,打造辽宁省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规划期内,还将加快推进鞍山、丹东、锦州、营口等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加强沿海内陆城镇互动和产城融合,重点保障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等发展空间,支撑智造强省产业发展和高品质城镇生活空间建设。通过推动建设用地集约高效利用、加快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等方面工作举措,逐步构建内涵式集约型绿色发展城镇空间。到2035年,城镇开发边界扩展倍数控制在1.3倍以内。
(四)在海洋空间安排上。
着力打造陆海统筹、功能协调的海洋空间,优化形成“一核两翼五区”的海洋保护开发格局,推动海洋开发利用从数量规模向质量效益转变,支撑辽宁省从海洋资源大省发展成为海洋经济强省。以大连为核心引领,协同“渤海发展翼”和“黄海发展翼”港口、重点沿海城市和海岛发展,加强5个海洋生态保护与修复重点区域建设,优化近海空间开发利用方式,有序开拓深远海空间。到2035年,海洋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1.07万平方千米。
此外,《规划》构建了历史文化、自然景观整体保护的空间体系,通过塑造4条魅力景观带、提升9片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资源富集区,全面展现辽宁多元璀璨文化和雄浑壮丽景观的美丽国土。在此基础上,《规划》还提出了统筹保障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区域协调一体化发展、规划实施保障等方面的策略举措,切实为经济社会发展及各类开发建设提供精准高效的自然资源要素保障。
三、《规划》主要特色亮点
(一)以“多规合一”为方向,统筹协调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
《规划》深度对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综合统筹各部门“十四五”专项规划以及各类相关规划,融合主体功能区规划战略定位、土地利用规划底线约束、城乡规划科学布局、海洋功能区规划分区管控的优势,在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上统筹交通、能源、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空间布局,充分发挥国土空间规划对相关专项规划的指导约束作用。
(二)以“五大安全”为统领,深入贯彻落实国家重大战略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
《规划》牢牢把握辽宁在维护国家“五大安全”中的重要使命,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个战略任务,通过优化功能布局、用地结构和要素配置,统筹安排重大平台、重点项目的空间布局,强力支撑新时代“六地”建设,为在新时代东北振兴上展现更大担当作为,奋力开创辽宁振兴发展新局面提供国土空间支撑。
(三)以“绿色低碳”为理念,突出底线约束和空间引领。
《规划》坚持底线思维,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节约集约用地、水资源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统筹划定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洪涝风险控制线、历史文化保护线等各类空间发展底线。统筹自然资源保护利用,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修复,巩固提升自然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注重存量空间盘活利用,合理布局增量空间,以资源和空间利用方式转变倒逼经济社会发展绿色低碳转型。
(四)以“宜居宜业”为目标,塑造高品质国土空间。
《规划》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完善城市生产生活功能,优化居住用地与产业用地布局,打造城市活力空间和魅力空间,从宏观层面推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资源更加均衡、高效配置。完善各级生活圈体系,满足多层次多样化公共服务需求,为美好生活留白留璞增绿,增强城镇空间安全韧性,从微观层面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医疗、住房、养老、文化、体育、开敞空间、城市安全等诉求,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宜居舒适的人居环境。
(五)以“数字化转型”为抓手,全面提升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通过分区传导、底线管控、控制指标、名录管理、重点项目、政策要求,强化规划传导和约束,健全规划实施的法规标准和配套政策。按照“统一底图、统一标准、统一规划、统一平台”的要求,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将《规划》确定的各类空间布局、控制线、指标、名录、清单等管控要求数字化,实现规划编制、审批、实施、监督等全生命周期在线管理,为推进国土空间治理数字化转型奠定基础。
下一步,省自然资源厅将按照国务院批复和省政府工作要求,做好规划实施保障工作,会同各地各部门全面落实《规划》确定的目标和任务。
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外宣新闻处处长张健:
谢谢华天舒副厅长。下面进入提问环节,提问前请先通报所代表的新闻机构。请记者朋友们举手提问。
辽宁日报记者:
据了解,目前我省正在启动“十五五”规划编制前期工作。请问省发展改革委,此次批复的《辽宁省国土空间规划》和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关系如何,在我省规划体系中处于何种地位?
省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夏成:
感谢您对发展改革工作、特别是“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的关心。
一
2018年,中发44号《关于统一规划体系更好发挥国家发展规划战略导向作用的意见》,明确了各类规划功能定位,理顺国家发展规划和国家级专项规划、区域规划、空间规划的相互关系。即建立“以国家发展规划为统领,以空间规划为基础,以专项规划、区域规划为支撑”的规划体系。
您刚才问到的《国土空间规划》和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关系,实际上是发展规划和空间规划的关系问题。可以从两点来把握。一是发展规划发挥统领作用。发展规划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纲要,是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在规划期内的阶段性部署和安排,是引领全省人民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征程、实现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新突破的行动纲领。二是空间规划发挥基础作用。国土空间规划聚焦空间开发强度管控,为发展规划确定的重大战略任务落地实施提供空间保障,对其他专项规划提出的基础设施、城镇建设、资源能源、生态保护等开发保护活动提供指导和约束。
二
此次批复的《国土空间规划》在前期研究和编制过程中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统一规划体系决策部署,与《辽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进行了充分衔接,对发展规划中确定的定位、布局、重大项目等在空间上予以落实。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定位上进行了充分衔接。《国土空间规划》坚持服务国家发展大局,围绕东北全面振兴实现新突破战略任务,在定位上跟辽宁省“十四五”规划进行了充分衔接,提出了“一基地、两区、一门户”定位,体现了维护国家“五大安全”政治使命。
二是布局上进行了充分衔接。《国土空间规划》与辽宁省“十四五”规划中提出的“一圈一带两区”区域发展格局进行了衔接,有助于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为促进国家重大战略任务落地实施,打好打赢新时代东北振兴、辽宁振兴的“辽沈战役”提供空间保障。
此外,《国土空间规划》还和省“十四五”规划中提出的科技创新、基础设施等重大项目进行了衔接,在用地上予以充分保障。同时,根据“十四五”以来的新形势、新要求,“十四五”规划实施两年多来主要目标指标、重大战略任务、重大工程项目等进展情况,对《国土空间规划》有关内容进行了调整,进一步强化“十四五”规划任务的空间要素保障。
三
您提到了“十五五”规划工作,目前,省发展改革委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正在牵头开展“十五五”规划编制前期工作。在“十五五”规划编制中,我们一方面将用好《国土空间规划》的有关成果,特别是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动陆海统筹和建设海洋经济强省、推动绿色转型、制定实施重大工程项目等方面,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更为有力的空间要素保障。同时,《国土空间规划》也将按照“十五五”规划提出的总体战略布局和重大项目工程安排,提供好空间解决方案。
辽宁新闻 记者:
请问省农业农村厅,《规划》在推动全省乡村振兴方面有何考虑,主要举措有哪些?
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冀登义: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这次出台的《国土空间规划》统筹考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与国土空间发展,一体设计、一并推进。《规划》中有十章、28节涉及到“三农”领域的内容,对发展乡村产业、实施乡村建设等都预留出了合理空间,为我省如期实现2035年的乡村振兴阶段性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是为乡村布局优化预留了空间。《规划》提出要重点保障基础设施补短板、人居环境整治、村民合理建房等空间需求。我们将坚持因地制宜、规划先行、循序渐进的原则,顺应村庄发展规律,分类推进集聚建设、城郊融合、特色保护类和整治提升、搬迁撤并类等不同类型行政村的规划与建设,努力打造一批基本功能完备又保留乡味乡韵的美丽宜居乡村。
二是为乡村产业发展预留了空间。《规划》提出在保障农民安置和农村“两基”设施建设的前提下,腾出的建设用地优先用于支持农村三产融合发展,鼓励农业生活空间与产业空间复合利用。我们将立足辽宁实际,优先保障粮食安全,拓展农业生产空间,确保粮食产量保持在500亿斤左右。同时,要做强做精特色产业,重点建设41个发展优势区。推动食品工业大省建设,围绕粮油、畜禽、水产、果蔬等主导产业,谋划一批全产业链项目,培育一批精深加工龙头企业。持续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加快农文旅融合,优先打造100个乡村旅游重点村,分批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带。既满足城乡居民的多样化需求,同时把产业增值收益更多地留给农民。
三是为农村“两基”建设预留了空间。《规划》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互联互通、共建共享,推动城镇重要市政公用设施向城郊乡村延伸。我们将全力开展好乡村建设行动,着力补齐农村道路、农村供水、生活垃圾治理、生活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短板,着力加强农村教育、医疗、文化、养老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快农村交通和快递物流体系建设,坚持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硬件软件一起抓,逐步让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
下一步,我省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锚定打造现代化大农业发展先行地目标,积极做好规划衔接,切实发挥职能作用,广泛动员群众参与,将大规划分解为小目标,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台阶,扎实有效做好全省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
中国新闻社记者:
请问省自然资源厅,《规划》作为辽宁省空间发展的指南和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如何为辽宁打造新时代“六地”提供空间支撑?
省自然资源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华天舒:
新时代“六地”是我省凝聚全省奋进合力,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牵引辽宁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的目标定位。
我们牢牢把握辽宁在维护国家“五大安全”中的重要使命,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个战略任务,充分发挥《规划》对全省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利用、修复等各项工作的战略引领、底线管控、要素保障作用,为新时代“六地”建设的夯实空间基础、落实空间保障。
一是锚底线,筑牢新时代“六地”建设的安全基础。我们坚守“国之大者”,把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三区三线”划定落实,有力保障粮食安全、生态安全。我们谋划了一系列区域性的供水、能源等设施建设,加强国家战略性矿产保护,提高资源能源要素的供给安全水平。我们增强国土空间防灾减灾能力建设,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二是谋发展,加强新时代“六地”建设的空间引领。我们加强对战略科技力量、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前瞻性布局,充分保障产业战略备份基地建设,支撑4个万亿级产业基地和22个重点产业集群发展。我们将70%多的海洋空间明确为开发利用空间,建设21个重点湾区,承载海洋强省发展战略。我们超前谋划东北亚区域合作,支撑东北海陆大通道的建设需要,为高水平开发平台预留发展空间,构建完善对外开放新前沿空间网络。
三是提效率,促进提升新时代“六地”建设的空间“含金量”。我们按照新上项目要力争达到国内同行业的节地先进水平实行严格管理,持续加大旧城区、旧厂房、旧村庄改造力度,预计到2035年要实现单位GDP建设用地使用量较2020年下降40%的目标。我们秉承寸海寸金的理念,探索海域立体开发利用的模式,高效利用围填海存量资源,向海增效、向海图强。
四是强品质,推动塑造新时代“六地”的空间高颜值。我们支撑全省城市更新行动,完善15分钟生活圈,焕发“烟火气”,留白增绿,全面提高城市空间品质。我们高度重视对自然人文魅力网络的构建,在规划期内着力打造中东铁路沿线工业遗产、长城文化公园、大凌河古道、滨海等魅力景观带,让高颜值的美丽国土更加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五是建体系,完善新时代“六地”现代化空间治理能力。我们将通过完善法规标准和配套政策、健全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和差异化城镇建设用地供给机制、推进专项规划和详细规划编制、做好各类规划之间的衔接协调、推动规划管理数字化转型、健全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评估预警机制、强化社会监督等工作举措,确保一张蓝图干到底。
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外宣新闻处处长张健:
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现场提问就进行到这里。感谢各位发言人对有关情况的介绍,感谢各位记者朋友对本场发布会的关注与支持,请大家积极做好宣传报道工作。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版权所有:辽宁省人民政府 | 主办单位: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
地址:沈阳市皇姑区北陵大街45-9号 | 邮编:110032 |
辽公网安备 21010502000372号 | 网站标识码:2100000037 |
ICP备案序号:辽ICP备05023109号 | 联系邮箱:mhwz@ln.gov.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