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deo
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外宣新闻处处长张健:
各位记者朋友:
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今天,我们召开“优化营商环境”主题系列第四场新闻发布会,高兴邀请省委政法委副书记李郊先生、省发展改革委总经济师李汉新先生,介绍今年以来我省保障经营主体合法权益,推进诚信法治建设优化升级的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下面,首先请李郊副书记介绍情况。
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副书记李郊:
今年以来,辽宁政法机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在省委坚强领导下,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提升服务意识,采取务实举措,全力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强化统筹推进,构建系统高效的制度体系
坚持系统思维、问题导向,进一步完善制度措施,凝聚工作合力。省委政法委积极发挥牵头抓总,统筹协调作用,强化政策供给,出台《关于政法机关服务和保障民营经济发展壮大二十条重点举措的意见》,开展五项整治、建立五个机制、办好五件实事,构建“1+5+5+5”工作推进体系。纵深推进涉企业、涉信访、涉超期案件专项监督行动,制定年度工作要点,明确目标、任务、举措,为全省政法机关协同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夯实制度基础。省法院修改完善《服务保障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30条司法服务措施》,深入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1+7”专项行动。省检察院以“检察护企”专项活动为牵引,出台《深入推进“检察护企”“百千万”工程服务“百千万”企业十条措施》。省公安厅以“平安护航”专项行动为载体,开展营商环境质量提升行动,出台《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16项举措》等相关工作制度。省司法厅认真开展法治环境持续改善专项行动,出台《保障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十项措施》,全面构建了优化营商环境的措施制度体系。
二、忠诚履职尽责,保障市场主体安心经营
全省政法机关充分发挥职责,忠诚履行使命,依法严厉打击非法、保护合法,全力打造有序参与、公平竞争的法治环境。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侦办涉黑恶案件52起,抓获犯罪嫌疑人547名,查封扣押冻结涉案资产23亿元。强化企业家合法权益司法保护,审结侵害企业家人身财产犯罪案件88件,追赃挽损3.95亿元。依法办理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各类违法犯罪,批捕相关犯罪嫌疑人1163人,移送起诉 2568人。严厉打击涉企网络违法犯罪,侦办案件9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1人,涉案金额近1000万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审结各类知识产权案件5348件。全力开展“破解执行难”攻坚行动,推进交叉执行13126件,执行到位72.93亿元,严厉打击拒执行为,移送追究拒执罪316件,拘留2347人,执行到位率同比提升11.64个百分点。
三、发挥法治之力,帮助市场主体纾困解难
对19.47万件涉企案件开展生产经营影响评估,激活企业内生动力。充分运用执行和解、分期履行、灵活保全等举措“放水养鱼”,“活封”“活扣”盘活资产187.64亿元,修复企业信用1.53万次。全面落实市场主体救治与退出机制,以破产审判为抓手,对有挽救价值企业适用重整、和解及整体出售方式进行救治,对僵尸企业快速出清,审结破产案件115件,盘活资产443.83亿元。准确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出台《认罪认罚案件工作指引(试行)》,办理涉企认罪认罚197件。着力减轻企业诉累,积极开展诉调对接,支持工商联、商会组织及其他社会力量参与涉企纠纷调解,调解涉企案件19.39万件,调解成功率80%以上。
四、聚焦问题整治,全面提升执法司法公信力
紧盯执法司法突出问题,持续强化执法司法权力制约监督。畅通问题反映渠道,加大损害法治化营商环境问题核查力度,省委政法委共交办问题线索407件,办结293件,办结率72%,解决问题122个。开展案件超期问题专项整治,清结超期案件4035件。持续推进涉民企经济犯罪刑事“挂案”清理,现已清理“挂案”762件。深入排查不当查封扣押冻结涉案款物问题,法院系统对2330件执行异议案件开展评查,发现问题665件,已整改649件。开展虚假诉讼、恶意维权问题专项整治,强化数据赋能,提升发现虚假诉讼的能力,着力构建“审查、调查、侦查”有机融合的新模式。依法查办以刑事手段插手民事、经济纠纷、虚假诉讼背后司法腐败问题等相关人员94人。
五、持续优化措施,着力提升服务企业质效
牢固树立“有求必应、无事不扰”的服务理念,不断提升服务质效。持续开展“服务企业直通车”,全省政法机关召开企业家座谈会2053场、走访商会企业24739次、帮助解决实际问题4487个,有效提升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法院系统大力推进“一张网”建设,不断提升网上立案、跨域立案、电子送达等智能诉讼服务水平。检察系统开通企业法律服务“绿色通道”,依托12309检察服务中心打造“一站式”服务平台。公安系统持续深化“一网通办”,上线公安政务服务132项,网办量同比增长120%,全省1665个公安窗口全部实现“一窗通办”,全国首家“会客厅式”公安政务服务窗口落户辽宁。司法行政系统聚焦企业法律服务需求,开展“万所联万会”“法治体检”等活动,为企业提供全周期、多层次、立体化的优质法律服务。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部署要求,锚定新时代“六地”目标定位,将贯彻落实全省企业大会和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与政法机关依法履职有机结合,全力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一是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健全完善公正执法司法制度机制,积极释放改革红利,不断以法治之力稳定市场预期、增强企业发展信心。二是全面落实“政法机关服务和保障民营经济发展壮大二十条重点举措”,严厉打击各类破坏营商环境的违法犯罪行为,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及其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三是纵深推进“三涉”案件专项监督行动,着力解决在执法司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坚决向破坏营商环境的人、事、案“亮剑”,持续提升执法司法质效和公信力。四是持续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树牢执法司法为民理念,推进工作作风转变,以“如我在诉”的意识高质效办好每一起案件。深入推进执法司法智能化、科技化建设,持续扩大提升“一网通办”覆盖面和便捷度,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高品质的行政管理和法律服务。
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既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省委政法委将在省委坚强领导下,统筹协调全省政法机关继续发扬斗争精神,勇于攻坚克难,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作风、更细的举措,久久为功、持续推进,为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贡献政法力量!
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外宣新闻处处长张健:
谢谢李郊副书记。下面请李汉新总经济师介绍情况。
辽宁省发展改革委总经济师李汉新: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将其作为优化营商环境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把讲诚信摆在第一位,把政府诚信作为事关优化营商环境的重大问题来抓。省发展改革委着力加强重点领域政务诚信建设,健全政务失信治理机制,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努力营造诚实守信的良好社会氛围。我省先后荣获国家13个部委单位评定的国家级信用奖项16项,全省信用领域制度创新走在全国前列。
一、持续推进诚信政府建设,有力推动政府行政效能和公信力“双提升、双促进”
政务诚信是诚信建设工程的关键组成部分,对于提升政府公信力、引领其他领域信用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我省将整治政府失信行为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抓手,注重点面结合、标本兼治,由重点整治带动系统治理,以政务诚信建设树牢诚信政府形象。
一是常态化开展政府履约践诺专项整治。制定印发《辽宁省关于政府履约践诺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狠抓整改落实,建立年度工作台账,明确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坚决纠正拖欠企业账款、新官不理旧账、承诺不兑现等政务失信行为。今年上半年,全省累计清偿政府机关、国有企业、事业单位违约拖欠各类账款78.2亿元,累计兑现政府未履行承诺3521条。
二是加强招商引资领域诚信建设。开展政府招商引资承诺不兑现问题专项检查,深入排查招商引资政策中存在不符合规定、违背公平竞争原则的相关问题,杜绝虚假承诺。推出招商引资重点项目全周期跟踪服务,为重点项目落地提供要素保障,优化“洽谈—签约—落地—开工”全流程闭环管理,形成全方位发力、全链条攻坚的工作模式。
三是深入开展严重失信行为治理。组织开展“屡禁不止、屡罚不改”集中治理,依法依规对严重失信行为实施联合惩戒,通过对治理对象开展警示约谈、组织签订信用承诺书、督促履行义务并纠正严重失信行为,实现动态管理、台账推进,完成一户销号一户。截至目前,沈阳、鞍山、营口、铁岭、盘锦5个市涉及的严重失信主体已全部完成整改并退出台账。预计到今年底,各地区专项治理台账退出率力争达到100%,基本实现台账“清零”。
二、高效办成信用修复“一件事”,切实推动信用修复从“能办”向“好办”“快办”转变
积极探索破解信用信息“重复修复”“多头修复”有效途径,健全信用修复工作机制,打破部门数据壁垒,切实提升公共服务便利度,助力经营主体重塑信用形象。
一是加快信用信息共享互认。制定印发《关于建立信用修复协同联动工作机制的通知》,加强发展改革和市场监管等部门沟通衔接,完善信息共享标准,推动“省公共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与“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辽宁)”实现修复数据实时共享、修复结果同步互认。截至目前,累计实现交换共享、同步修复信用数据3.4万余条,切实保障了信用主体合法权益。
二是畅通信用修复渠道。按照国务院关于“高效办成一件事”指导意见要求,联合印发《辽宁省深入推进信用修复“一件事”工作实施方案》,统筹推进行政处罚信息、异常名录、严重失信主体名单等信用修复,统一信用信息公示和修复渠道,制定信用修复指引,优化信用修复流程,通过线上线下融合,推进信用修复“一口受理”“一网通办”,实现“一次告知、一套材料、一次办成”,让符合条件的企业更加方便快捷地修复信用。今年以来,共办理企业信用修复2946件。
三是创新信用修复模式。印发《关于实施行政处罚决定书和行政处罚信息信用修复告知书“两书同达”的通知》,规定全省各级行政执法部门在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时,同步送达信用修复告知书,并主动告知行政相对人信用修复条件、申请渠道和办理流程,将信用修复指导关口前移,提升信用修复效能,提醒和帮助企业在最短时间内完成信用修复,及时纠正违法失信行为。
三、提升信用服务综合质效,全面推动信用在政务诚信、行业监管、改善民生等领域的创新应用
持续加强信用信息平台体系建设,推动融资信用服务平台一体化发展,拓展提升平台服务功能,为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提供高质量金融服务。
一是推动信用一体化应用服务平台建设。在全国率先完成“信用辽宁”与“信用中国”查询平台直联,成为多类平台信用一体化查询唯一省份,实现了查询全国、数据一致、服务同效的特色功能。加强公共信用信息共享,成功对接73个省直部门,与政务服务、公共资源、人力资源、住房建设、民政、税务等平台实现系统对接,将信用红黑名单等公共信用信息作为行政审批等事项重要参考依据,实现“逢报必查”“逢办必查”。当前,我省信用信息核查服务广泛应用于经济发展、民生保障和社会治理等多个领域,每年信用中国(辽宁)为社会公众和行业监管部门提供信用核查服务近4000万次。
二是加快融资信用服务平台整合。按照国务院文件精神,根据省政府部署要求,我们对全省各层级融资信用服务平台进行全面摸底调研,形成了我省贯彻落实意见,印发《辽宁省融资信用服务平台整合建设方案》,将我省各级融资信用平台全部纳入全国一体化平台网络管理,对被整合平台予以关停、不再应用,减少重复建设和资源闲置浪费,确保年底前全省只保留一个省级平台,市级、县级设立的平台不超过一个。
三是拓展融资信用服务平台功能。加强全国融资信用服务平台省级节点建设,优化升级平台综合服务功能,强化信用数据共享支持中小微企业融资应用。平台以“信用评估”和“对接撮合”为两大核心功能,开发出“金信贷”“精准获客”“鹰眼风险预警”等特色板块,汇聚金融便民惠企政策,合作各类金融机构417家,上线发布金融产品341项。截至目前,省市融资信用服务平台注册企业近75万家,累计发放贷款1900余亿元,其中信用贷款350余亿元。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省委十三届七次全会各项改革部署,按照全省优化营商环境打赢攻坚之战动员大会要求,加强信用法治化、标准化建设,进一步提升诚信政府建设水平,优化信用修复工作体系,提升信用监管效能和服务质效,拓展信用应用场景,营造诚实守信的良好社会氛围,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持续擦亮“信用辽宁”金字招牌,为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攻坚之年攻坚之战贡献诚信力量!
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外宣新闻处处长张健:
谢谢李汉新总经济师。下面进入提问环节,提问前请先通报所代表的新闻机构。请记者朋友们举手提问。
法治日报记者:
去年,全省政法机关为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开展“三涉”案件专项监督三年行动。今年是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请问李郊副书记,今年以来专项监督行动取得了哪些成效?
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副书记李郊:
今年以来,全省政法机关以深入开展“三涉”专项监督行动为牵引,坚持问题导向、系统思维,加强调度、督导、检查,着力解决执法司法突出问题,取得了积极成效。
一是突出问题整治取得显著实效。扎实开展案件超期问题专项整治,对排查的5532件涉超期案件建立台账,压实责任,实行对账销号,逐案推动清结,现已清结4035件,占比73%。大力推进不当“查扣冻”问题专项整治,全省法院系统对执行案件开展自查自纠,对2330件执行异议案件开展裁决评查,发现问题665件,已整改649件。
二是问题线索核查取得积极进展。始终将问题线索核查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抓紧抓实,畅通涉法涉诉问题投诉反映渠道,建立完善线索办理、督办、处理、反馈、通报制度机制,推进线索分类核查处理,强化线索办理考核,提升线索办理质效。今年以来,省委政法委共交办线索407件,现已办结293件,解决问题122个。
三是案件质量评查取得阶段成效。积极发挥案件评查在发现执法司法问题中的重要作用,组织政法单位对2023件群众反映强烈的案件及重点线索所涉案件开展个案评查;对3745件涉专项检查、二审发改、再审改判涉企业案件及既涉企业又涉投诉案件开展类案专项评查。现已评查完毕4795件,其余正在评查中。经评查,发现问题案件990件,追责问责537人。
下一步,全省政法机关将在省委坚强领导下,持续巩固深化已有成果,强力推进任务落实,立足长治长效,健全完善执法司法制约监督机制,不断提升执法司法质效和公信力,为打好打赢攻坚之年攻坚之战保驾护航。
辽宁日报记者:
请问李汉新总经济师,我省开展“屡禁不止、屡罚不改”严重违法失信行为专项治理采取了哪些举措,取得了哪些成效?
辽宁省发展改革委总经济师李汉新:
感谢您的提问。近年来,一些政府机构和企业因各种不诚信行为成为被告,个别政府机构和企业甚至被人民法院列为失信被执行人,给当地法治化营商环境带来不利影响,有的地区甚至存在严重失信行为高频多发、恶意失信现象,必须坚决严肃治理。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完善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和构建诚信建设长效机制的决策部署,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政府和企业诚信缺失问题,我委组织深入开展“屡禁不止、屡罚不改”严重违法失信行为专项治理工作。
本次专项治理对象为存在高频严重失信行为的政府机构和企业,重点集中治理近3年内多次被行政处罚和被法院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严重失信行为主体。专项治理采取5个方面10条举措,主要包括:失信信息公示,定期通报,多渠道媒体曝光,开展约谈,重点监管,信用承诺制,纳入城市信用预警监测,实施公共信用综合评价,建立责任分包挂牌督办机制,依法依规实施联合惩戒等。
通过集中治理,到今年底,政府机构和企业高频失信问题将明显减少,严重失信主体数量将全面下降。下一步,我们将建立健全协同治理制度,形成上下联动、部门互动的长效管理机制。坚持依法行政,强化失信约束惩治,有效减少存量、控制增量,为营造诚实守信的社会信用环境奠定坚实基础。
央广网记者:
我们知道,按照有关规定企业是可以开展行政处罚的信用修复的。那么想请问李汉新总经济师,哪些企业可以开展行政处罚的信用修复,具体该如何操作?
辽宁省发展改革委总经济师李汉新:
感谢您的提问。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失信行为纠正后的信用信息修复管理办法(试行)》相关规定,信用主体依法享有信用信息修复的权利。企业开展行政处罚的信用修复,应当同时满足以下条件:一是完全履行行政处罚决定规定的义务,纠正违法行为。需要企业提供行政处罚机关出具的履行情况意见,或者其他可以证明相关责任义务已履行完毕的凭证。二是达到最短公示期限。行政处罚信息最短公示期为三个月,最长公示期为三年,其中涉及食品、药品、特种设备、安全生产、消防领域行政处罚信息最短公示期一年。最短公示期届满后,方可按规定申请提前终止公示。最长公示期届满后,相关信息自动停止公示。三是公开作出信用承诺。需要企业提供信用承诺书,承诺内容应包括所提交材料真实有效,并明确愿意承担违反承诺的相应责任。
同时满足以上三个条件的企业,即可登录“信用中国”网站,点击“信用修复”专栏,查看行政处罚信用修复流程指引,按照要求提报材料。如申请资料符合要求,国家公共信用信息中心将于7个工作日内完成信用修复审核,“信用中国”网站会撤下公示信息,企业就完成了行政处罚的信用修复。
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外宣新闻处处长张健:
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现场提问就进行到这里。感谢发言人对有关情况的介绍,感谢各位记者朋友对本场发布会的关注与支持,请大家做好本场发布会的宣传报道工作。今天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版权所有:辽宁省人民政府 | 主办单位: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
地址:沈阳市皇姑区北陵大街45-9号 | 邮编:110032 |
辽公网安备 21010502000372号 | 网站标识码:2100000037 |
ICP备案序号:辽ICP备05023109号 | 联系邮箱:mhwz@ln.gov.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