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科大学着力培养中非友好使者
发布时间:2024年09月06日
信息来源:中国日报网
【 字体: 】  【打印文章】

  2024年9月4日,中国日报网报道中国医科大学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合作,致力于培养国际医疗领域的白衣天使,为促进中非友谊深化贡献新的力量。

  在中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一间宽敞明亮的会议室里,阳光透过明净的窗户轻柔地洒在地面上,墙壁上挂着的世界地图仿佛在诉说着跨越山海的故事。会议室里正进行着第二十二批中国援冈比亚医疗队的行前培训。队员们的目光都聚集在讲台前方一位身着白大褂,说着一口流利东北话的黑人小伙身上。

  这位黑人小伙叫穆英雄,来自刚果(金),是中国医科大学内科学专业的博士研究生。这已经是穆英雄第六次为援非医疗队员们做行前培训。

  “十多年前,在父亲的建议下我来到中国学医。现在,我是中国医科大学内科专业的一名博士研究生。在中国的学习和生活中,我深刻感受到了中国援非医疗队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援外医疗精神。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中非友谊使者,架起中非友谊的桥梁,将中国医生的仁心仁术带回非洲,为构建中非卫生健康共同体贡献自己的力量。”穆英雄说。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主任孙英贤对穆英雄赞誉有加。他介绍穆英雄是他们科室非常优秀的一名学生,他勤奋好学、吃苦耐劳,深受患者信赖。科室专门为他设立了研究课题,希望他能将所学应用于自己的国家,帮助提升当地的医疗水平。

  作为对口援助非洲冈比亚的省份,辽宁每年选拔优秀医务人员组建援外医疗队。中国医科大学践行红医精神,发挥人才优势,积极参与这项光荣工作。同时,中国医科大学也致力于培养国际医疗领域的白衣天使,目前已培养来自108个国家的近2300名国际学生,遍布世界各地,穆英雄便是其中之一优秀代表。

  援非医疗队出发前的培训中,穆英雄会为队员们详细地介绍非洲的文化气候,风土人情,医疗系统等,还会带他们练习非洲斯瓦希里语常用口语,帮助他们能够更快更好地适应非洲的工作环境。

  “这些医疗队员中有很多都是我的老师。每次讲解的时候,他们都会非常认真地记笔记。当我跟他们讲述非洲患者对医生的希望时,我能从他们眼中感受到他们的热忱与爱心。他们无怨无悔地离开自己的家人,把救死扶伤、医者仁心的精神带给非洲人民,”穆英雄感慨地说。

  中国60多年来累计向非洲国家派遣医疗队员数万人次,诊治患者数以亿计,为非洲各国培训培养了大量医务人才,留下了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2021年,穆英雄去拜访了前辈——同是中国医科大学毕业的太史琨老先生。太史琨老先生是1964年中国第一批派往坦桑尼亚医疗队中的一员。

  “中国援外医生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医者的大爱无疆,得到了非洲人民的认可与尊重,这让我非常佩服。他们才是真正的英雄,也是我心中的榜样。”穆英雄说。

责任编辑:张艳君
版权所有:辽宁省人民政府 主办单位: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地址:沈阳市皇姑区北陵大街45-9号 邮编:110032
辽公网安备 21010502000372号 网站标识码:2100000037
ICP备案序号:辽ICP备05023109号 联系邮箱:mhwz@ln.gov.cn

微信公众号

政务微博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