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公报

《辽宁省人民政府公报》是由辽宁省人民政府主管、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主办并公开发行的政府出版物,坚持“传达政令、宣传政策、指导工作、服务社会”的办刊宗旨, 准确刊载公开发布的省政府规章、省政府及省政府办公厅文件和省政府各部门规范性文件等内容,是行政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权威发布平台。《政府公报》刊登的各类文件与正式文件具有同等效力。 《辽宁省人民政府公报》通过纸质版和电子版两种方式向社会公开。纸质公报向全省乡以上各级党政机关,社区、村(居)委会以及县以上各级国家档案馆、公共图书馆、 政务(行政)服务大厅等政务公开机构和部分企事业单位发放,公众、社会单位可到省、市、县(市、区)档案馆、图书馆、政务(行政)服务大厅查阅。也可登录辽宁省人民政府官网, 或关注“辽宁发布”微信公众号,通过电脑或手机等电子设备随时获取政府公报。
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
印发辽宁省沿海港口布局规划的通知
辽政办发〔2008〕21号

各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
  经省政府同意,现将《辽宁省沿海港口布局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八年五月四日

辽宁省沿海港口布局规划

  一、港口发展与布局现状
  (一)港口发展现状
  我省共有大陆海岸线2292公里,岛屿海岸线628公里,是我国岸线资源最为丰富的省份之一。改革开放以来,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港口的建设与发展,沿海港口布局不断优化,港口通过能力和吞吐量规模持续增长,港口设施大型化、专业化的步伐也显著加快。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全省沿海先后扩建或新建了大连港香炉礁港区、和尚岛港区、大窑湾港区,营口港鲅鱼圈港区和丹东港大东港区;同时,继葫芦岛港转为军民合用后,还开工兴建了锦州港。截至2006年年底,全省沿海港口共有各类生产性泊位297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124个),码头岸线总长48272米,综合通过能力2.85亿吨;此外还拥有尚未正式竣工验收的已建成泊位5个(全部为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能力2000万吨。与1980年相比,全省沿海港口共新增码头泊位223个(含尚未正式竣工验收的泊位,下同),其中深水泊位105个,新增码头能力2.68亿吨。
 2006年,沿海港口共完成货物吞吐量3.57亿吨,其中外贸吞吐量9982万吨,与1990年相比年均递增速度分别达到了13%和6%;其中2000年以来的年均递增速度分别达到了17%和12%,呈现出加速增长的发展趋势。近年来,随着腹地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港口集装箱吞吐量高速增长,从1990年的13万标准箱增长到2006年的468万标准箱,年均递增速度高达25%,是同期沿海港口增长速度最快的货类之一。
 受腹地经济和产业结构特点的影响,我省沿海的货物运输以煤炭、原油、成品油、金属矿石、钢铁、粮食等大宗能源、原材料物资和集装箱货物为主。2006年上述7大货类共完成吞吐量2.25亿吨,占到了沿海港口全部货物吞吐量的63%。
  (二)港口布局状况
  目前,全省沿海共有大连、营口、锦州、丹东、葫芦岛、盘锦等6个港口;拥有大连港寺儿沟港区、大港港区、黑咀子港区、香炉礁港区、甘井子港区、大石化港区、和尚岛西区、和尚岛东区、北良港区、散矿中转港区、鲇鱼湾港区、大窑湾港区,营口港鲅鱼圈港区,锦州港东部港区,丹东港大东港区和葫芦岛港绥中港区等16处规模化港区;并基本形成了以大连港和营口港为主的发展格局。
 截至2006年年底,大连港共有各类生产性泊位195个,通过能力2.08亿吨,分别占全省相应总量的65%和68%;营口港共有生产性泊位57个,通过能力5166万吨,分别占全省的19%和17%。2006年大连港和营口港分别完成货物吞吐量2.0亿吨和9477万吨,分别占全省货物总吞吐量的56%和27%。其中,集装箱吞吐量分别为321万标准箱和101万标准箱,分别占全省总量的69%和22%,并初步形成了外贸集装箱运输以大连港为主,内贸集装箱运输以营口港为主的发展格局。
  (三)现状综合评价
  目前,我省沿海已经初步形成了以大连港和营口港为主,锦州港和丹东港为辅,葫芦岛港和盘锦港为补充的发展格局。沿海港口规划、建设和运营状况良好,总体上呈持续、健康、较快的发展态势。当前沿海港口发展的主要特点与作用是:
 1.吞吐量持续较快增长,是腹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改革开放以来,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与东北地区经济保持了同步较快增长的发展趋势,二者的相关系数达到了0.979,属于密切相关,沿海港口已经成为了腹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支撑和重要基础。同时,依托港口优势,沿海大连、营口、锦州、丹东、葫芦岛和盘锦等6市积极调整产业布局,加快发展外向型经济,经济总量高速增长,其经济总量、利用外资额和外贸进出额占全省的比重均达到了50%以上,港口经济正成为带动全省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2.外贸货物吞吐量快速增长,是东北地区参与全球经济合作与竞争的重要战略资源。2000年以来,东北地区的对外贸易呈现出加速增长的趋势,沿海港口外贸吞吐量也随之迅速增长,2006年达到了9982万吨,比2000年增加了99%。目前,我省沿海港口已经与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海运航线,东北地区75%左右的外贸物资都是通过我省沿海港口运输的。沿海港口已经成为了东北地区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参与国际竞争,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重要战略资源。
 3.港口运输以能源、原材料等大宗物资为主,是东北重化工业和农业发展的重要保障。目前,沿海港口不仅承担了东北地区绝大部分外贸物资的运输任务,而且也是腹地石化、钢铁等主导产业发展的重要依托。现经我省沿海进口的原油、铁矿石已经占到了东北地区石化、钢铁等产业所需原料的30%左右;下水的成品油和钢材等货物占腹地相关产品产量的50%左右;粮食装船量占腹地全部粮食外运量的40%左右。
 4.港口产业加快发展,是东北地区优化产业布局的重要依托。历史上,东北地区的主要产业、特别是工业主导产业是以资源导向为主布局的。近年来,由于腹地经济发展对国内、外市场的依赖性越来越高,各种产业、特别是对运输需求较大的工业向港口及周边区域聚集已经成为一种大趋势。大连、营口等港口周边已经出现了一批以石化、冶金、电力、造船等为主的产业聚集区,沿海港口在优化产业布局中的作用更加突出。
  (四)存在问题
  1.港口发展不均衡,整体布局有待完善。受自然条件、开发时间等因素的影响,目前全省沿海码头布局主要集中在大连、营口两港,而东西两翼的锦州、丹东、葫芦岛和盘锦等港口规模相对较小,设施也不尽完备。这种港口布局虽然客观反映了当前沿海地区经济、产业和综合交通的实际特点,但难以适应未来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今后应在继续巩固大连、营口等主要港口的地位和作用的同时,结合各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适当加快东西两翼港口的发展步伐。
 2.港口岸线资源分布不平衡,开发利用不尽合理。我省宜港岸线资源丰富,但空间分布很不均衡。首先,沿海宜港岸线80%以上都集中在大连市,其他地区的港口岸线资源分布相对较少。其次,经过多年的建设,除大连港外的其他地区成规模的未利用深水岸线资源已经非常稀缺,全省沿海港口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面临着严峻的资源约束。同时,在岸线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个别地区仍然存在抢占、乱占、多占港口资源的现象,养殖、捕捞、旅游等一些海洋产业在土地、水域的使用中与港口争夺岸线的问题也尚未完全解决。
 3.港口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需要。根据初步统计,2006年全省沿海港口通过能力与实际吞吐量相比的能力缺口达到了5000万吨左右,总体能力不足仍是当前港口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同时,沿海大型深水泊位偏少的结构性矛盾也比较突出。目前全省万吨级以上的深水泊位共有129个,占泊位总数的43%;其中5万吨级以上的大型深水泊位仅有43个,占泊位总数的14%。由于缺少大型深水码头,部分远洋货物只能由小船运输或在其他港口中转,造成货物综合物流成本增加。
 4.现状存在的其他问题。首先,在航道、防波堤等港口公用基础设施建设中,政府投入不足和筹资渠道不畅的问题突出,已经成为了制约港口发展的重要因素;其次,港口后方集疏运通道能力不足、与港口联系不畅等问题尚未完全解决;第三,港口的功能单一,综合服务能力和水平还不能完全满足腹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二、吞吐量发展水平预测
 (一)港口发展面临的形势
  1.东北振兴将推动港口运输需求的持续增长。随着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未来腹地经济将保持持续、较快的发展势头,预计2010年前东北地区GDP的年均增长速度将保持在10%以上。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必将带动包括沿海港口在内的交通运输需求的持续增长。同时,东北老工业基地原材料工业和装备制造业两大支柱产业的发展,必须进一步依靠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这势必带动港口外贸货物,特别是大宗能源、原材料物资运输需求的快速增长。
 2.东北地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和参与经济全球化要求全面提高港口服务的质量与水平。在经济全球化进程继续加快的大环境下,振兴东北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国外的资源、技术和市场,同时也必须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新的发展形势要求交通运输,特别是沿海港口要在提高总体运输能力的同时,将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首先要加快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满足不断增长的运输需求;第二要积极拓展港口功能、提高服务质量,使各类客、货运输更加高效、便捷,为提升本地区的整体经济竞争力水平发挥更大作用。
 3.大型产业基地的建设要求提高港口现代化、集约化水平。根据东北地区的资源条件和产业特点,中央提出了建设石化、冶金、能源、装备制造等大型产业基地,走新型工业化的发展道路。相关产业的集约化、规模化发展要求与其配套的运输服务也要实现集约化和规模化。就港口而言,关键是要根据腹地产业和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以原油、铁矿石等大宗物资及集装箱运输为重点,发展大型的集约化、专业化港区。
 4.辽宁省沿海经济带的建设要求加快发展临港工业。国内外的发展经验表明,凭借优越的交通条件,港口及周边地区具有发展重化工业以及来料加工制造业的突出优势。同时,我省“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的发展战略也要求沿海港口在满足传统运输需求的同时,为临港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加完善的服务和支持,积极吸引并促进临港工业的发展。
  (二)港口吞吐量预测根据腹地经济社会、对外贸易,以及能源、冶金、石化等主要产业的发展规划,并综合考虑未来东北地区综合运输的发展趋势,预测到2010年、2020年我省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将分别达到6亿吨和11亿吨左右,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将分别达到2.3亿吨和4.65亿吨左右。
 预计2010年和2020年大连港货物吞吐量将分别达到3.3亿吨和5.6亿吨左右;营口港将达到1.5亿吨和3.0亿吨左右;锦州港将达到5600万吨和1亿吨左右;丹东港将达到3700万吨和6000万吨左右;葫芦岛港将达到2500万吨和7500万吨左右;盘锦港将达到200万吨和500万吨左右。
 未来主要货类吞吐量预测结果如下:
 1.煤炭:我省是东北地区的煤炭主要消费地和调入地,沿海煤炭运输以进口为主。随着未来经济社会和沿海电力、冶金等产业的发展,全省煤炭消费量和调入量将持续增长,而煤炭下水量将保持稳步发展的趋势。预测到2010、2020年全省沿海港口煤炭吞吐量将分别达到3800万吨和8900万吨左右;其中进口量分别为1850万吨、3550万吨;出口量分别为1950万吨和5350万吨。
 2.原油: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原油生产和加工基地,由于腹地主要油田都已先后进入开采的中晚期,而原油加工能力仍将不断提高,腹地对外贸进口原油的需求将持续增长。预测到2010、2020年全省沿海港口原油吞吐量将分别达到5500万吨和8600万吨左右,其中外贸进口量分别为4050万吨、7200万吨。
 3.成品油: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石化工业基地和成品油调出地,而沿海港口一直是本地区成品油调运的重要通道。随着未来腹地石化产业的发展,沿海成品油调出量仍将持续增长。预测到2010、2020年全省沿海港口成品油吞吐量将分别达到5150万吨和7700万吨左右,其中出口量分别为4400万吨、6600万吨。
 4.金属矿石: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冶金工业基地,随着未来腹地钢铁产业的发展,以外贸进口铁矿石为主的港口金属矿石吞吐量将快速增长。预测到2010、2020年全省沿海港口金属矿石吞吐量将分别达到5300万吨和7500万吨左右,其中外贸进口量分别为4050万吨、6600万吨。
 5.钢铁:钢铁行业是东北地区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其钢材产量除满足本地消费外,还大量外运。随着未来腹地钢材基地的建设,沿海港口钢铁运输规模将不断扩大。预测到2010、2020年全省沿海港口钢铁吞吐量将分别达到3600万吨和5600万吨左右,其中出口量分别为2870万吨、4250万吨。
 6.粮食: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和调出基地,每年均有大量粮食下水,但考虑到腹地粮食加工业对粮食需求的增加,未来调出粮食的增幅将趋于减少;同时,随着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和临港粮食加工产业的发展,未来粮食调入量也将呈增长趋势。预测到2010、2020年全省沿海港口粮食吞吐量将分别达到3000万吨和4400万吨左右,其中出口量分别为2700万吨、3350万吨。
 7.集装箱:随着未来东北地区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腹地对港口集装箱运输的需求将持续、快速增长。预测到2010、2020年全省沿海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将分别达到1250万标准箱和2800万标准箱左右。
 8.汽车滚装:沿海滚装运输主要包括跨海峡运输、近洋国际航线运输、陆岛运输和商品汽车运输等几部分。未来随着腹地经济与国内、外联系的日益密切,海上汽车滚装运输将继续保持增长的态势。预测到2010、2020年全省沿海港口滚装吞吐量将分别达到150万辆和250万辆左右。
 9.旅客:我省沿海旅客运输以跨海峡旅客运输为主,并有部分近洋国际航线客运。随着未来环渤海地区的经济发展,各地间的人员往来将更加频繁;同时,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将推动沿海旅游客运的快速发展。预测2010、2020年港口旅客吞吐量将分别达到750万人次和1000万人次左右。
 具体吞吐量预测结果参见附表1~附表2。


  三、港口发展的战略目标
 (一)港口的战略定位根据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以及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进一步加快环渤海地区对外开放的战略决策;根据我省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和“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总体部署,以及“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开发战略构想,未来沿海港口发展的战略定位:
 是东北地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战略资源;是推进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和整个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是东北地区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的重要依托;是我省努力发展成为国家新型产业基地和新的重要经济增长区域,实现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支撑;是完善我国沿海港口布局和地区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基础。
  (二)总体发展目标
  21世纪,国内和国际社会、经济、贸易、科技和交通运输等各方面将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我省沿海港口将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巨大的挑战。依据《全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和腹地经济社会发展对我省沿海港口的要求,未来辽宁沿海港口发展的总体目标是:
 在优化港口布局和结构的基础上,适度加快港口建设步伐,逐步建成结构合理、层次分明、功能完备、信息畅通、优质安全、便捷高效、文明环保的现代化沿海港口群;积极推进大连成为东北亚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和物流中心;进一步发挥港口对辽宁沿海经济带的促进作用,充分满足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对辽宁沿海港口的要求,为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四、岸线利用规划
 (一)岸线资源评价
  辽宁省大陆岸线东起东鸭绿江口,西至辽冀分界线,全长2292公里,占全国大陆海岸线的13%;沿海有大于500平方米的岛屿266个,岛屿岸线长628公里。根据成因、形态和物质组成,全省海岸可大致分为基岩海岸、砂砾质海岸和淤泥质海岸等3大类型,其中基岩与砂砾质海岸冬季基本不冻。从沿海各地市的情况看,我省沿海岸线资源的分布很不均衡,全省大陆海岸线的60%以及几乎全部的基岩海岸都集中在大连市,其他地市多以砂砾质海岸和淤泥质海岸为主。不同类型岸线资源基本情况如下:
 基岩海岸占全省大陆岸线的30%左右,主要分布在辽东半岛东海岸的城山头至黄龙尾和平岛至东咀子岸段。其主要特征是岸线曲折,港湾众多,水域较深,湾内水面宽阔,泥沙来源少,淤积较轻,是优良的建港岸线。
 砂砾质海岸占全省岸线的40%左右,主要分布于辽东湾东岸的黄龙尾至平岛和东咀子至盖州角,西岸的小凌河口至辽、冀分界处。其主要特征是沙滩平缓,水体含沙量低,泥沙淤积并不重,许多岸段水深条件良好。从建港条件分析,此类岸线虽不如基岩岸线,但如采用一定的疏浚等工程措施,可成为较好的港口岸线。
 淤泥质海岸集中分布于黄海北部东段和辽东湾顶部,即鸭绿江至老鹰咀和辽东湾盖州角至小凌河口一带。其主要特征是岸线平直,滩面宽阔,泥沙运动活跃,水域较浅,自然港址贫乏,但港址选在河口稳定的深槽和潮汐通道较深处,可取得较好效果。
  (二)港口岸线利用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港口的较快发展,沿海宜港岸线得到了大规模的开发利用,相继新建了大连港大窑湾港区、营口鲅鱼圈港区、丹东港大东港区、锦州港、旅顺新港和绥中港,葫芦岛港柳条沟港区正在建设中,占用了大量的深水岸线。同时,沿海的盘锦港、庄河港、皮口港、长山群岛及沿海的主要岛屿还建设了大量的中小型泊位,占用的一般为浅水岸线。目前,全省沿海已利用的港口岸线51.1公里,占全省大陆海岸线总长的2.2%。
  (三)港口岸线利用规划
  根据我省沿海岸线资源特点和开发利用需要,按照深水深用、统筹兼顾、远近结合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并综合考虑沿海相关临海产业的发展要求,共规划港口岸线523.5公里(包括已开发利用岸线、近期开发的重点岸线和远期预留岸线),其中大陆海岸线421.5公里,岛屿岸线102公里,分别占全省大陆海岸线和岛屿岸线总长的18%和16%;规划港口深水岸线长278.2公里,占全部港口岸线的53%。
 沿海各市港口岸线规划情况如下:大连港规划岸线长384.5公里,其中深水岸线204.9公里;营口港规划岸线长75.1公里,其中深水岸线25.5公里;锦州港规划岸线长7.3公里,其中深水岸线4.4公里;丹东港规划岸线长28.8公里,其中深水岸线17.8公里;葫芦岛港规划岸线长20.5公里,全部为深水岸线;盘锦港规划港口岸线长7.3公里,其中深水岸线5.1公里。
 辽宁沿海中大连港的鲇鱼湾、大孤山、长兴岛,营口港的鲅鱼圈和仙人岛,以及锦州港等段岸线可供建设大型散货码头;大连港的大窑湾、长兴岛,营口港的鲅鱼圈,锦州港和丹东港大东港区等岸线可发展深水集装箱码头。
 根据对相关规划的分析,港口岸线规划中的部分内容与所在区域自然保护区的功能和规划以及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需要进一步协调。考虑到港口岸线规划的主要目的是为港口发展预留空间,并不表示所规划的岸线都将成为港口,本次规划的港口岸线的具体功能还需要在下一层次的单港总体规划中进一步明确,并可在后续规划和项目实施中同相关部门和规划进一步协调,以避免或减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全省沿海港口岸线规划情况详见表1。

 

表1 辽宁省沿海港口岸线利用规划表

 

  五、沿海港口布局规划
 (一)规划的原则
  本规划的指导思想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布局、结构调整对港口的要求为导向,全面提升港口的发展质量和整体竞争力,完善以大连东北亚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为核心的港口布局,推进全省沿海港口快速、协调、可持续发展。通过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完善功能,充分发挥沿海港口重要的基础设施和对地区经济的拉动作用,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环渤海地区开发开放提供良好的支撑与保障。
 根据以上指导思想,本规划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与腹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符合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加快环渤海地区开发开放的要求,进一步增强港口对地区经济的拉动作用;
 ——遵循以发展综合运输体系为主轴的交通业总方针,充分发挥港口在综合交通中的枢纽作用;
 ——统筹规划、协调发展、突出重点、注重效益,正确处理与周边港口之间及大、中、小港口之间的关系;
 ——有效利用港口资源,实现港口可持续发展;
 ——与国土开发、城市、海洋等相关规划相衔接,创造和谐的发展环境。
  (二)分层次布局规划
  根据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产业布局、岸线资源利用以及各港的现状和特点,与《全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确定的层次相对应,规划全省沿海港口分为主要港口、地区性重要港口和一般港口三个层次。
 规划未来辽宁沿海港口将形成以大连港、营口港为主要港口,锦州港、丹东港为地区性重要港口,葫芦岛港、盘锦港为一般港口的分层次布局。其中大连港为全省沿海的中心港口,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实施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战略的要求,将逐步建设成为东北亚地区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的核心载体。沿海各港口的功能定位如下:
 1.大连港
 大连港位于辽东半岛最南端,黄、渤海分界点上,处于东北亚地区的中心位置,后方陆域交通主动脉以“V”字形分别在黄海与渤海两侧,服务范围涵盖了东北全境。
 大连港的性质和功能定位是:是我国沿海的主要港口之一和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枢纽;是辽宁省、大连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依托;是优化区域生产力布局、调整产业结构、形成规模化现代化产业链、实现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重要支撑;是东北地区、辽宁省和大连市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联接国际国内市场、进一步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战略资源;是建设大连国际航运中心、把大连建设成为区域性经济、贸易、金融中心、全面提升大连市城市功能的重要基础;是我国沿海集装箱运输的干线港、区域能源和原材料运输的主要中转港和大连国际航运中心的核心港口。大连港将以集装箱干线运输为重点,全面发展石油、矿石、散粮、商品汽车等大宗货物中转运输,加快拓展和完善口岸、物流、保税、信息、商贸和国际海上旅游服务;在加快现有港区发展的同时,根据辽宁形成“五点一线”临海产业集聚区的要求,积极推进长兴岛的开发和建设。成为设施先进、功能完善、管理高效、效益显著、文明环保的现代化、多功能、综合性港口。
 2.营口港
 营口港位居辽东湾东部,西临渤海,是以沈阳为中心的辽宁中部城市群最近的出海口,也是东北三省及内蒙东部地区重要的海上门户。营口港的直接依托是营口市,直接腹地以辽宁中部城市群为主,间接腹地主要包括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和内蒙古东部三市一盟。
 营口港的性质和功能定位是:是我国沿海的主要港口之一和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枢纽;是东北地区优化生产力布局、调整产业结构、振兴老工业基地的重要支撑;是东北地区、辽宁省和营口市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联接国际国内市场、进一步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战略资源;是辽宁省、营口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临港产业和现代物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基础;是东北地区能源、原材料运输的重要转运港和集装箱支线港,是大连国际航运中心港口群的重要组成部分。营口港将以集装箱、铁矿石、石油和钢材运输为重点,全面发展粮食、杂货等中转运输,大力拓展现代化的港口服务和口岸功能,根据营口沿海产业基地的发展需要,积极拓展临港产业功能,成为客货兼顾、内外贸结合、商工贸并举的多功能、综合性港口,成为东北地区重要的海运口岸和地区性物流中心。
 3.锦州港
 锦州港位于渤海湾西北部的锦州湾北岸,地处关内外交通要冲——辽西走廊的咽喉。锦州港不仅是锦州市的海上门户,也是辽西地区和内蒙古赤峰等地最便捷的出海口岸。锦州港的直接依托是锦州市,港口经济腹地以辽西五市和内蒙古的赤峰、通辽等地为主,同时还服务于内蒙古东北部和黑龙江、吉林两省西部部分地区。
 锦州港的性质和功能定位是:是辽宁沿海地区性重要港口之一和地区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枢纽;是辽西地区及内蒙古赤峰和通辽等地经济社会发展和对外开放的重要依托;是辽西地区和锦州市优化区域生产力布局、加快工业化进程的重要支撑;是辽西地区和锦州市参与经济全球化、连接国际国内市场、提升腹地经济竞争力的重要战略资源;是黑龙江、吉林两省西部和内蒙古东部等部分地区便捷的出海口岸;是辽宁省沿海的集装箱支线港之一、腹地大宗物资运输的重要口岸之一。锦州港将以石油、煤炭、粮食等大宗散货和集装箱运输为主,并重点发展和完善口岸、物流、商贸、临港工业等相关功能,依托辽西锦州湾临港产业集聚区的发展,发展成为内外贸结合、工商运并举的多功能、综合性港口。
 4.丹东港
 丹东港位于辽东半岛东北部,鸭绿江入海口西岸,是东北经济区通向韩国、朝鲜和日本最为便捷的出海口。丹东港的直接依托为丹东市,港口经济腹地以辽宁东部地区为主,随着未来港口后方集疏运通道的建设,还能够有效覆盖吉林和黑龙江东部地区。
 丹东港的性质和功能定位是:是辽宁沿海地区性重要港口之一和地区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枢纽;是东北东部部分地区和丹东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对外开放的重要依托;是辽东地区和丹东市优化区域生产力布局、加快工业化进程的重要支撑;是辽东地区和丹东市参与经济全球化、连接国际国内市场、提升腹地经济竞争力的重要战略资源;是辽宁省沿海的集装箱支线港之一。丹东港的发展方向将以杂货、散货和集装箱运输为主,积极发展和完善口岸、物流、商贸、临港工业等相关功能,逐步成为客货兼顾、内外贸结合的多功能、综合性港口。
 5.葫芦岛港
 葫芦岛港位于渤海湾西北部的锦州湾南岸,北与锦州港相邻,同处于辽西走廊的北端的咽喉地带。葫芦岛港现状规模较小,主要服务于本市经济发展需要。但葫芦岛市的港口岸线资源丰富,具有发展港口的优越条件和潜力,将成为今后辽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依托。
 葫芦岛港的性质和功能定位是:是辽宁沿海的一般港口和葫芦岛市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葫芦岛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对外开放的重要依托。葫芦岛港的发展将以石油、煤炭、粮食等大宗散货和杂货运输为主,因地制宜积极拓展口岸、商贸、物流等相关功能。同时,根据开发建设辽西锦州湾临港产业集聚区的要求,加快港口岸线资源的开发和合理利用,进一步增强对临港产业的集聚作用,扩大港口的规模和服务范围,逐步发展成为内外贸结合、工商运并举的多功能、综合性港口。
 6.盘锦港
 盘锦港位于辽河入海口,面临渤海,背靠辽河三角洲,是盘锦市综合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港口腹地以盘锦市为主。
 盘锦港的性质和功能定位是:是辽宁沿海的一般港口和盘锦市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盘锦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对外开放的重要依托。盘锦港的发展将首先立足于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因地制宜积极拓展口岸、商贸、临港工业、物流等相关功能。
  (三)分系统布局规划
  1.集装箱
 沿海集装箱运输主要为东北地区的国际、国内贸易服务。规划辽宁沿海集装箱干线港为大连港,主要功能是以远洋干线集装箱运输为主,兼顾近洋和内贸集装箱运输;集装箱支线港为营口港、锦州港和丹东港,主要功能是开辟内贸和近洋航线,同时也承担向周边集装箱干线港的喂给运输。
 2.煤炭运输系统
 沿海煤炭运输主要包括接卸和装船两部分。其中煤炭接卸运输规划将形成以大连港、营口港、丹东港、葫芦岛港等港口为主,主要为沿海电厂等相关企业服务,其他港口为补充的港口布局;煤炭装船运输规划以辽西沿海港口为主,并应根据蒙东地区煤炭外运的发展需要和相关规划,选择适宜港口布局建设专业化煤炭装船码头。
 3.外贸进口原油
 沿海原油运输以外贸进口为主,规划形成以大连港为主、营口港和锦州港为辅的外贸进口原油接卸港布局。其中:大连港主要为本市以及东北地区石化企业和国家石油战略储备计划服务,同时承担东北地区进口原油中转运输任务;营口港主要为辽宁中部城市群及港口后方的临港石化产业服务;锦州港主要为辽西地区的石化企业服务。远期可根据东北地区石化产业布局和发展需求,在沿海选择合适的深水港址,与大型石化项目配套建设大型原油接卸码头。
 4.成品油
 沿海成品油运输以装船为主,规划形成以大连港为主,营口港和锦州港为辅的成品油装船港布局,并应根据沿海成品油运输格局和需求的发展变化情况,对相关建设项目实施严格管理,合理把握成品油码头布局和能力建设。
 5.铁矿石
 沿海铁矿石运输以外贸进口为主,规划形成以大连港和营口港为主的大型矿石接卸码头布局,锦州港和丹东港为辅助接卸港。其中,大连港和营口港共同为东北地区冶金企业服务,依托良好的自然条件,主要承担远洋大型船舶直达运输的接卸任务;锦州港主要为辽西地区的冶金企业服务,以小船直达或二次接卸为主;丹东港主要为辽宁省东部地区的冶金企业服务,以小船直达或二次接卸为主,远期随着后方铁路集疏运条件的改善,也可为东北东部地区的冶金企业提供海铁中转服务。
 6.散粮
 沿海粮食运输以下水为主;并由少量进口,主要是为临港的粮食加工企业和周边地区服务。在沿海粮食下水运输中,规划形成以大连港为主,营口港、锦州港为辅的粮食装船港布局;在沿海粮食进口运输中,应根据沿海粮食加工工业的布局和发展需要,在大连港、营口港、锦州港和丹东港等相应布局粮食接卸设施。
 7.液化天然气(LNG)
 根据港口资源条件、LNG消费市场分布和大型石化企业的初步意向,近期规划在大连港布局LNG接卸码头。未来其他地区可根据今后辽宁沿海LNG接收点的布局需要,选择合适港址配套建设LNG接卸码头。
 8.滚装运输
 沿海滚装运输以跨海峡运输、陆岛运输、商品汽车运输和近洋国际航线运输为主。规划形成以大连港为主的跨海峡和商品汽车滚装运输码头布局;形成以大连港和葫芦岛港为主的陆岛滚装运输码头布局;形成以大连港、营口港和丹东港为主的近洋国际航线滚装运输码头布局。
  六、环境保护
  根据《2005年辽宁省近岸海域环境质量公报》,辽宁近岸海域沉积物质量总体良好,综合潜在生态风险低,但近岸海域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缓解。
 分析认为,本规划对于合理利用和开发沿海港口岸线资源,提高岸线资源的使用效率,降低港口建设与发展对环境的影响等具有积极影响。同时,本规划对于建设和发展大型专业化码头具有重要意义,可进一步提高港口运输的规模化和集约化程度,从而有效减少货物装卸、堆存、转运中对环境的污染。
 在规划的实施过程中,应注重规避禁止开发区,集约利用土地、淡水和岸线等紧缺资源,严格控制环境污染。在编制单港总体规划和具体港口项目建设时,必须严格按国家规定开展相关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并严格执行有关环境保护的标准和规定;尽可能提高岸线、土地等资源的利用率;加强环境质量监测和环境保护管理,建立并完善环境风险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机制;使港口更加安全、清洁、环保。
  七、实施前景和保障措施
 (一)规划实施前景
  1.2010年规划目标
 到2010年,港口适应度(通过能力/吞吐量)达到1∶1左右,沿海港口总体通过能力和大型专业化码头能力不足的问题明显缓解;沿海港口集装箱码头能力超过1000万标准箱,大连集装箱干线港的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支线港的专业化、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形成以20万吨级以上大型接卸码头为主,10—15万吨级码头为辅的外贸进口原油、铁矿石运输系统;形成现代化的散粮储运系统;港口出海航道基本满足船舶大型化发展需要;港口与公路、铁路、管道等运输方式的衔接更加通畅,主要集疏运通道能力基本适应港口发展需要。
 2.2020年规划目标
 形成布局科学、结构合理、层次分明、功能完善的现代化港口群;港口适应度达到1.2∶1左右,适当超前于腹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沿海港口集装箱码头通过能力可充分满足实际运输需要;形成便捷、高效、现代化的集装箱、外贸进口原油和铁矿石、散粮运输体系和现代化的物流服务网络,充分满足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港口的要求;以大连港为核心的东北亚地区国际航运中心基本形成;形成一批具有重要影响的临港工业基地,港口在拉动腹地经济增长、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二)保障措施
  1.依法严格执行规划
 辽宁省沿海港口布局规划是指导今后一个时期我省沿海港口发展的重要文件,也是沿海各港进行总体规划修编和各级政府实施宏观管理的主要依据。根据《港口法》的要求,各市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应依据本规划,制定并完善各港的总体规划,建立有效的港口规划管理体系,采取切实措施保障规划的实施。
 2.合理利用和保护港口岸线资源
 岸线资源是港口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具有不可再生的特点。各级地方政府和相关管理部门在工作中应进一步提高对港口重要性的认识,依据规划,积极协调相关临海产业发展与港口的关系,实现港口岸线资源的合理利用,并加强对港口规划岸线和相关资源的保护。
 3.协调港口与城市的发展关系
 各级地方政府在城市的规划和建设中应优先考虑港口发展需要,统筹考虑港口与临海工业、各类园区和海上养殖等的发展关系,为港口的发展提供支持并预留空间;同时,应积极利用港口优势,加强政策的扶持和引导,加快沿海经济带和临港产业基地的形成,推进港口与城市的协调发展。
 4.大力发展公用码头
 针对我省港口岸线资源,特别是大型深水岸线资源日益稀缺的特点,各级政府与港口管理部门应优先支持和鼓励发展公用码头,提高岸线资源的使用效率。

【附件下载】

版权所有:辽宁省人民政府 主办单位: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地址:沈阳市皇姑区北陵大街45-9号 邮编:110032
辽公网安备 21010502000372号 网站标识码:2100000037
ICP备案序号:辽ICP备05023109号 联系邮箱:mhwz@ln.gov.cn

微信公众号

政务微博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