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公报

《辽宁省人民政府公报》是由辽宁省人民政府主管、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主办并公开发行的政府出版物,坚持“传达政令、宣传政策、指导工作、服务社会”的办刊宗旨, 准确刊载公开发布的省政府规章、省政府及省政府办公厅文件和省政府各部门规范性文件等内容,是行政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权威发布平台。《政府公报》刊登的各类文件与正式文件具有同等效力。 《辽宁省人民政府公报》通过纸质版和电子版两种方式向社会公开。纸质公报向全省乡以上各级党政机关,社区、村(居)委会以及县以上各级国家档案馆、公共图书馆、 政务(行政)服务大厅等政务公开机构和部分企事业单位发放,公众、社会单位可到省、市、县(市、区)档案馆、图书馆、政务(行政)服务大厅查阅。也可登录辽宁省人民政府官网, 或关注“辽宁发布”微信公众号,通过电脑或手机等电子设备随时获取政府公报。
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推动两化
深度融合促进四化同步发展行动计划的通知
辽政办发〔2014〕50号

各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
  经省政府同意,现将《推动两化深度融合促进四化同步发展行动计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4年10月31日      

推动两化深度融合促进四化同步发展行动计划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以下简称两化深度融合),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以下简称四化同步发展),实现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全面深化改革为根本动力,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促进区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核心,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工业各领域的渗透和覆盖,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壮大支柱产业,培育发展新兴产业;以信息化引领提升和工业化创造供给,支撑带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推动三大区域发展战略深入实施,为实现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提供有力保障。
  (二)基本原则。
  1.统筹规划,协调发展。加强统一规划,根据产业、区域特点,整合各方资源,凝聚工作合力,形成各有侧重的推进策略。
  2.政府引导,市场主体。政府积极引导有序发展,做好政策扶持、平台搭建、人才培养等工作,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发市场主体积极性。
  3.创新应用,务实高效。把增强创新发展能力作为优先目标,增强信息技术应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全社会信息化整体水平。
  4.点面结合,典型示范。结合区域发展战略,围绕全省工业五项工程,通过以点带面,聚焦重点行业、区域以及重要环节进行突破,逐步形成示范推广效应。
  (三)发展目标。
  到2017年底,行动计划实现以下发展目标:
  1.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全面实现县级及以上城区新建住宅区的光纤网络接入,2013年4月1日后新建住宅区光纤到户率达到100%,2013年4月1日前的老旧小区改造光纤到户率达到85%。农村通信网络基础设施覆盖能力进一步提高。城市宽带用户接入能力基本达到20兆比特每秒以上,农村宽带用户接入能力基本达到4兆比特每秒以上。
  2.企业信息技术应用和综合集成水平不断提升。规模以上重点企业关键生产设备数控化率达到70%以上,制造执行系统(MES)普及率达到70%以上,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PLM)普及率达到70%以上,企业资源计划(ERP)普及率达到75%以上,客户关系管理(CRM)普及率达到85%以上,实现企业信息系统集成达到40%以上。全省两化深度融合发展水平总指数由65提高到85。
  3.信息化对企业效益增长贡献率明显提高。规模以上重点企业主导产品研发周期缩短率达到30%,交货周期缩短率达到35%,第二产业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25%,工业成本费用利润率提高25%。
  4.信息化促进节能减排取得明显成效。重点耗能企业普遍建立起能耗控制、环境监测和污染源监控信息系统,信息技术对节能的促进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对减少主要污染物排放的贡献明显增大。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年均降低5%以上,累计降低20%以上。
  5.数字城管水平不断提升。数字城管覆盖全省14个市,启动县级数字城管试点,大幅提升城市综合管理和服务水平,提高城镇化质量。
  6.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农业农村信息化总体水平由20%提高到50%。信息进村入户工程村级服务站点覆盖率达到95%。设施农业和节水灌溉面积分别稳定在1000万亩以上,主要农作物耕播收综合农业机械化水平达到80%。
  7.信息产业发展壮大。电子信息产业成为全省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600亿元,其中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400亿元,年均增长8%左右;软件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200亿元,年均增长11%左右。工业增加值超过2000亿元,约占全省GDP的6%,支撑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二、主要任务
  (一)优化升级传统产业。加快利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步伐,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产业集群两化融合,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产业创新发展能力,实现传统产业质的提升。深化信息技术集成应用,推动制造模式向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和服务化转变。提高工业产品信息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加快高耗能行业生产设备信息化改造,建立能源资源信息技术支持体系,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和环保综合效益。
  (二)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围绕物联网、云计算、下一代互联网等新技术应用,发展壮大互联网产业;大力发展射频识别(RFID)、新型传感器及模块等关键器件,发展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集成技术;以研发设计类工业软件和嵌入式软件为突破口,努力在机床电子、医疗电子、汽车电子、金融电子、石油化工检测电子、信息家电及智能仪器仪表等领域的关键技术上实现重要突破,为两化深度融合提供支撑。
  (三)引领城镇化建设。引领城镇化实现产业结构、就业方式、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等一系列由“乡”到“城”的重要转变,全力打造集约、智能、绿色、低碳和“以人为本”的城市,提高城镇化的质量。推动工业园区化与集群化,提高工业产业集中度、完整度和丰厚度。构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信息服务体系,完善教育、医疗、社会保障、文化等领域电子政务应用,推进金融IC卡在公共服务领域的一卡多用,加快IC卡非接触小额支付受理商圈的建设,推动社会公共服务资源向基层延伸。
  (四)支撑农业现代化发展。坚持用现代工业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管理方法管理农业、用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农民素质。加快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推动农业产业化,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组织实施全省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和千万农民共享信息化工程,完善农业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打造12316农业综合服务平台体系,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信息化水平,确保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三、重大工程
  (一)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一是结合我省落实推进“宽带中国”战略,统筹发展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下一代互联网,加快沈阳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建设,积极推动4G和光纤宽带网络建设,稳妥推进全省三网融合进程,初步形成宽带、泛在、融合、安全的下一代信息网络。二是完善全省统一的电子政务外网综合网络平台建设,纵向延伸至市、县(市、区)、乡镇(街道)、城乡社区(村),推动电子认证服务,为各类业务系统应用提供安全可信的网络支撑。三是以大连、本溪“宽带中国”示范城市为牵引,城市家庭20兆比特每秒及以上宽带接入能力达到85%,农村家庭4兆比特每秒及以上宽带接入能力达到90%,促进我省宽带水平整体提高。四是以沈阳、大连宽带接入网试点为龙头,推动我省数据用户全面发展。
  (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工程。以装备制造、冶金、石化等行业龙头企业为核心,推进信息技术在传统产业中广泛应用与综合集成,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提高行业整体竞争力。以信息化创新研发设计手段,推动从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向计算机辅助工程(CAE)、虚拟仿真、数字模型方向发展,增强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生产装备智能化和生产过程自动化,提高精准制造、高端制造、敏捷制造能力,加快建立现代生产体系;推进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综合集成,推动信息共享、系统整合和业务协同,形成现代经营管理体系。
  (三)产品智能化提升工程。通过加快嵌入式芯片、可编程控制器等智能技术在工业产品中的应用,提升工业产品信息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每年推出10个智能化工业产品示范,推动工业产品向价值链高端跨越。一是推进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自动化成套生产线、轻型工业机器人以及自动化关键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及通用部件的发展。二是提升飞机、汽车、船舶等大型工业产品的智能化水平,研发一批新型智能产品。三是提升家庭电子产品信息化水平,发展智能家电,建立集智能家电、网络及相关服务为一体的产业发展模式。
  (四)节能减排示范工程。促进信息技术在冶金、石化等高耗能企业的广泛应用,促进节能降耗和减污减排。一是选取100家高耗能企业作为试点,重点推进生产设备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改造传统工艺和生产流程,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污染源(物)监控和清洁生产的水平。二是完善信息化监测系统,每年选取10家高耗能高污染企业进行能耗和污染排放进行实时监控,增强企业持续发展能力,促进绿色环保产业发展壮大。三是建立全省节能预测预警智能监控系统,实现对各级政府、重点用能企业的用能监控,有效控制地区能源消耗总量。
  (五)物联网应用推广工程。鼓励物联网相关技术研发,加快物联网应用模式创新和产业化。一是以装备、汽车、客机制造、石化、医药、食品、金融等行业为重点,通过骨干企业应用示范,推进物联网技术在物料全生命周期管理、大型设备远程监控与维护、生产过程智能管理与控制、危化品管理和环境监测、食品生产企业产品可追溯系统、智能电网、现金流通管理及金融智能物流运营等领域的应用。二是以大连港、营口港等主要港口及保税物流园区为重点,推广物联网技术在港口和园区的应用。推进物联网技术在港口货物运输、码头作业、堆场作业、物流装备作业等活动中以及在各产业园区的楼宇管理、安全监管、公共设施监控、园区一卡通等领域中的应用。三是推进物联网技术在设施农业监控、农产品质量溯源等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六)工业软件振兴工程。以工业软件为突破,带动产品从研发到制造的全流程信息化。一是支持重点领域工业软件开发,在装备、石化、船舶、汽车、医疗、金融等领域,支持和鼓励以需求为导向的工业软件研发设计和应用实施,推进嵌入式软件和行业解决方案的开发应用。二是充分发挥省内现有16个软件公共服务平台作用,提升工业软件设计、研发、仿真、测试等环节公共服务能力,力争打造覆盖全省的工业软件服务体系。三是依托省内骨干企业建立面向行业的工业软件工程中心和产业联盟,推动企校共建技术分中心等研发机构,建立和完善企校合作联盟机制,力争做好每年10户软件企业省级技术中心的培育和认定工作。
  (七)数字城管工程。推动数字城管与服务经济发展、服务民生相结合,促进城市管理由单纯管理向管理服务转变。一是推动数字城管省级平台建设,统筹省级平台与污水垃圾信息管理系统、数字园林、数字景区等系统结合,实现高位监督、应急救助、服务百姓生活的综合管理服务功能。二是推动数字城管向城市应急调度、地下管线管理、社会民生服务、建设施工现场监管及交通停车引导系统等服务领域延伸。三是按照“平台上移、服务下延”的发展思路,将电子政务外网应用服务向县(市、区)延伸,条件成熟的可向乡镇(街道)、城乡社区(村)延伸,为基层提供便民、利民、惠民服务,促进城乡服务均等化。
  (八)产业集群两化融合示范工程。面向全省100个重点产业集群,推动产业集群两化深度融合,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助力城镇化建设。一是进一步完善产业集群信息化基础设施,加强园区管理信息化建设,打造示范“数字园区”。二是推进产业集群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创新发展模式,提高产业集群核心竞争力。三是发挥县域资源优势和比较优势,支持劳动密集型产业、农产品加工业向县城集聚,形成城乡分工合理的产业集群发展格局。
  (九)互联网产业应用示范工程。鼓励互联网产业技术研发,以应用示范为突破,加快应用模式创新和产业化。一是围绕与中国移动辽宁分公司签订的合作框架协议,继续大力推动移动位置服务基地建设,充分发挥基地网络资源、营销渠道、客服体系、技术支撑等优势,以开放合作模式整合省内资源,努力打造覆盖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全网络的国家级位置信息服务示范工程。二是充分挖掘省内资源优势,开展电子商务服务示范工程,打造新型互联网产业服务模式。
  (十)农业现代化信息技术体系建设工程。加快建立信息技术支撑的现代农业技术体系,引领支撑现代农业发展、转型和升级,推动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一是建立农业生产动态监测和重大疾病监控指挥系统,提高农业宏观决策指挥能力。二是发展精准农业、数字农业,提高全省千万亩设施农业生产过程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三是加强农产品和农业投入品质量安全监管信息化建设,建立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效率和质量。四是开展千万农民共享信息化工程,进一步完善以辽宁金农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为代表的农业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系统,并在全省相对发达和落后的地区分别选择10个行政村开展信息化示范村建设,提高全省农业农村信息化总体水平。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在省信息化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认真落实各项工作任务,协调配合,共同推进。各地区要将推动两化深度融合促进四化同步发展纳入重大议事日程,统筹优先考虑,逐级建立相应工作机制,加强领导,明确推进主体,强化责任意识,细化分解目标,找准工作定位,落实具体任务。
  (二)加强资金扶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效应,省级财政加大投入,整合利用现有资金渠道,支持推动两化深度融合促进四化同步发展重大工程、关键共性技术开发应用及集成产业发展。各地区要结合当地实际,适时建立两化融合专项资金。
  (三)加强信息网络安全保障。加强信息安全培训,提高全省重要工业控制系统运营单位培训率。在信息安全自查基础上,分类推进重要工业控制系统的信息安全测评和风险评估工作,网络信息安全监测实现常态化。利用省信息安全门户网站和省信息安全解决方案展示平台,开展企业信息安全政策咨询、信息交流和对外宣传,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与服务。
  (四)加强服务体系建设。加强专家队伍建设,组建由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传统企业和IT企业的学者与专家组成的两化深度融合专家组,为政府部门决策和工业企业的两化深度融合建设提供技术咨询和建议。逐步在全省开展两化深度融合水平评估,引导企业明确两化深度融合改进方向和未来发展重点,促进两化深度融合健康发展。在全省企业中尤其是国有大中型企业逐步推行首席信息官(CIO)制度,适时建立全省首席信息官(CIO)联盟。推动传统企业与省内IT企业的项目对接洽谈与经验交流,加强两化深度融合培训工作。
  (五)加强公共服务平台支撑。一是整合政府和社会相关的信息资源,构建一体化、协同化、智能化的基于大数据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智慧城市,促进城镇化建设。二是完善加强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重点推进超级计算、物流服务、信用服务、认证检测等领域第三方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三是以大型企业和第三方机构为支撑,构建行业性的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重点推进装备制造、汽车、轻工、纺织等领域公共技术研发和应用平台建设,鼓励平台提供“外包”式的信息技术应用服务。

【附件下载】

版权所有:辽宁省人民政府 主办单位: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地址:沈阳市皇姑区北陵大街45-9号 邮编:110032
辽公网安备 21010502000372号 网站标识码:2100000037
ICP备案序号:辽ICP备05023109号 联系邮箱:mhwz@ln.gov.cn

微信公众号

政务微博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