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公报
各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
《辽宁省体育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方案》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6年12月17日
辽宁省体育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方案
体育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面对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而采取的一项重大举措,旨在盘活丰富的体育资源,促进体育事业与体育产业协调发展,打造我省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对推进体育强省建设、健康辽宁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为丰富和优化体育供给,达到供需均衡发展,扩大公共体育服务,加快体育经济转型发展,结合我省体育实际,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积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以“健康中国2030”战略为引领,以供给侧改革为契机,立足辽宁体育发展实际,整合体育资源,以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协调发展为出发点,促进体育需求和消费不断增长,优化体育供给结构,创新体制机制,增强活力,促进供需均衡发展,打造健康辽宁,为推动我省经济社会生产力水平整体提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优化结构,增量供给。盘点辽宁体育资源,从战略上布局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发展模态;依据需求结构优化供给结构,建立基本供给、特色供给、个性供给的体育供给结构,增加体育服务资源总量,满足大众丰富的体育需求。
协调供需,盘活机制。促进大众体育需求和体育消费不断增长,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立均衡的需求与供给体系;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盘活体育协会和社会管理机构运行机制,引导市场积极作为,确立市场主体地位,形成有效的多元治理局面。
创新驱动,增强活力。推动体育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产业创新、服务创新,以创新驱动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快速发展。
统筹兼顾,构建生态。确立统筹发展思路,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三驾马车”齐头并进,协同发展;促进体育与其他社会领域的全面深度融合,政府、社会、市场和个体多元主体协同共治,构建辽宁体育快速发展的生态体系。
服务搭台,赛事驱动。构建体系完备、内容丰富的辽宁公共体育服务平台,促进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建立多层次结构的职业和业余赛事体系,充分发挥赛事的驱动作用,不断增加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总量,促进体育消费,加快体育产业发展。
(三)工作目标。
体育供给结构明显优化。建立均衡发展的供需关系,依据政府需求、社会需求、市场需求和个体需求调节供给结构,形成需求与供给及时合理调节的良性互动局面。
体育供给总量明显提高。体育场馆所有权与经营权实现有效分离,体育场馆服务能力大幅度提高,存量资源得到盘活;体育资源总量增加明显,政府、社会、市场和个体等不同需求得到有效满足。
体育供给活力显著增强。协会机制活力显现,赛事驱动明显,产业资本活跃,高端体育产能逐步释放,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构成的体育生态系统生命力旺盛。
体育特色产业体系初步建立。冰雪运动特色产业带形成,足球产业快速发展;辐射全国、东北亚的体育培训基地体系建立;高端体育智能装备制造园区成立,赛事产业集聚发展模态形成,联动发展效应明显。
二、重点任务
(一)优化体育结构增加有效供给。
1.增加体育基础设施供给。进一步加强体育基础设施建设,补总量短板,引导产业资本投入体育场地设施建设,至2025年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平方米;完善体育产业发展布局,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开放战略,构建大众消费意识主导下的体育产业发展布局。
2.增加体育赛事供给。丰富体育赛事活动,打造辽宁精品赛事IP(赛事产权及其相关衍生品);引进高端国际赛事,依托优势体育项目、可扶持体育项目、重点培育体育项目和民族特色体育项目建立体育赛事体系,推动足球、篮球、排球、网球、羽毛球等职业联赛的设立与开展;充分发挥社会力量,举办种类齐全、大众喜闻乐见的业余体育联赛;打造辽宁马拉松精品赛事;积极响应3亿人上冰雪号召,瞄准2022年冬奥会,建立冰雪运动特色联赛。
3.增加公共体育服务供给。建立公共体育服务平台,满足大众科学运动、运动处方、运动健康管理等多元化需求;建立公共体育服务产品目录和定价机制;推进公共体育场馆免费、低收费开放;完善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和管理体系,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促进社会体育指导员有效服务大众;促进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的深度融合,构建新型的“医疗保障健康+体育创造健康”的大健康保障体系;合理规划、积极推进体育健康社区建设,打造一批体育健康特色小镇。
4.增加特色体育需求供给。根据需求引导产业资本建立体育活动平台,注重特色体育需求供给;促进高端体育消费供给,建立马术、游艇、低空飞行及赛车产品服务体系;加强中端体育消费供给,建立环辽宁东部的冰雪产业服务带、自驾车体育游憩带、户外运动休闲带;丰富大众体育消费供给,提供品种繁多的体育产品和服务;积极推进旧厂房的升级改造,建立城市运动项目中心,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5.增加体育政策供给。梳理相关政策,建立适应辽宁体育发展新常态的政策体系;将体育健康融入医疗健康制度,倡导健康关口前移,推动建立个人医保卡账户余额部分可用于健身消费制度;推动提供体育服务的社会组织和企业,经认定取得税费优惠资格的,依法享受相关优惠政策。
(二)创新体制机制盘活体育资源。
1.创新运动队培养体制。实行运动项目分类管理,将服务国家和辽宁需要的运动项目由政府购买服务,对服务大众需要的、具有市场基础的运动项目逐步由社会和市场共同举办,逐渐形成生态化的竞技体育发展新模式;建立运动员产权交易平台,从政府、市场、社会和个体明确运动员产权,建立合理的产权分配和流动机制,通过规范的产权交易,促进体育高端人才的有序流动。
2.创新体育协会运行机制。提供必要政策支持,发挥体育协会在体育赛事、体育活动等领域的主导作用;鼓励社会组织积极进入体育供给侧,借助灵活的机制向社会各领域提供优质体育服务。
3.创新体育场馆运营体制。成立辽宁体育场馆联盟,探索推广PPP模式,推动体育场馆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依托体育场馆建立赛事运行平台,简政放权,设立政府赛事补贴基金,降低赛事举办成本,鼓励社会办赛,建立多层次的赛事体系。
4.建设辽宁体育公共服务平台。借助“互联网+”,将体育场馆联盟平台、足球产业发展平台、冰雪产业发展联盟平台、体育产业基地示范平台、运动员产权交易平台等纳入体育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实现线上线下有效对接,充分利用大数据分析成果,协调供需关系;推动体育与养老、文化、教育等领域的融合,促进体育旅游、体育营养、体育会展、体育影视等新业态发展,打造具有典型示范效应的东北亚区域体育用品制造博览会、区域体育产业创新大会和体育健康经济发展论坛。
5.推动体育场馆功能升级。建设智能化体育场馆,推动体育场馆综合功能的创新开发,建立大型赛事活动保障出色、群众健身消费便捷、个性化服务注重特色、符合国际惯例的综合信息服务体系。
6.盘活特色体育资源。成立辽宁冰雪产业联盟,发挥产业联盟优势,促进冰雪服务和产业不断发展;借助北京冬奥会,探索我省申办2024年全国冬运会,启动抚顺清原大型雪场建设工程,结合清文化特色,打造具有鲜明民族文化特色的清原雪场旅游休闲小镇;加强沈阳体育学院白清寨雪场培训基地、沈阳东北亚雪场和怪坡雪场的大众娱乐基地、辽阳弓长岭雪场温泉休闲度假基地等建设,促进冰雪产业集群发展;推动辽宁足球产业工程,大力发展足球俱乐部,依托学校、足球基地、公园等建立体系完备的足球产业发展体系。
(三)加强政策引导做强体育市场。
1.建立产业引导基金,做强体育金融市场。设立体育产业发展引导基金,加强项目推介、落地、引导和带动社会投资,积极促进体育科技成果的转化;用足用好体育彩票杠杆作用,尝试推进区域性特色体育彩票运作机制;发挥体育彩票资金的引导作用,引导社会资金积极投入全民健身领域,建设智能化体育健身路径等基础设施。
2.优先培育体育高新技术企业,做强体育企业市场。合理规划体育装备产能结构,对接沈阳装备制造业优势,集中在冰雪运动、水上运动、跑步等领域进行技术创新和产业布局,建成高端体育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园区,打造辽宁特色冰雪体育装备中心;打造高端产业孵化基地,加快沈阳浑河体育产业集聚建设,加强大连瓦房店体育产业基地、本溪明山区和葫芦岛兴城体育产业基地建设,争创国家级体育产业基地,形成示范效应,带动相关体育产业快速发展。
3.积极引导大众建立体育健康生活方式,做强体育消费市场。认真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77号)精神,推动我省健身休闲产业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以体育场馆(地)为中心构建15分钟健身圈,依托体育场馆形成新型体育健康生活综合体;建立智能化健身路径服务模式,灵活利用碎片化绿地、公园等形成星罗棋布式的全民健身服务网,促进大众积极运动;针对全民科学健身需求,加强科学运动指导服务,依托全民健身中心建成全民科学运动与健康管理服务平台,不断提高大众运动科学化水平;建立有效激励制度,鼓励青少年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和业余体育赛事,充分发挥青少年体育消费的“乘数”效应。
(四)全面推进体育管理机制改革。
1.有效推动体育管理机制改革,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建立适应新常态的体育管理体系。打造政府、市场和社会三元主体协同共治新局面,提高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三驾马车”的协同治理水平。
2.依据市场需求,实行分类管理。积极推进运动项目基地化发展,形成项目集聚发展;有序推进运动项目管理中心协会化发展,盘活体育组织,推动具有良好市场基础的专业运动队俱乐部化发展,盘活职业赛事主体;探索推进大型体育场馆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积极促进体育场馆经营公司化发展。
3.积极促进体育院校改革。推进体教融合,积极促进省运动技术学院、省市区业余体校全面回归学校教育。鼓励体育院校建立高水平体育人才教育基地,建立结构清晰、具有全国领先水平的、辐射东北亚区域的体育人才培训体系,吸引全国、东北亚区域优质培训资源不断流入辽宁。鼓励体育企业、行业与体育院校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发展模式,促进体育成果的市场转化。鼓励体育院校面向社会提供高质量的公共体育服务,打造以高等院校为中心的运动健康管理服务平台。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省政府成立工作领导小组,省体育局及相关部门统筹协调推进辽宁体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二)明确责任分工。
各相关部门,协调配合,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积极推进辽宁体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案的实施。
(三)强化宣传引导。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统一思想,强化认识,加强舆论宣传工作,引导社会各界积极参与辽宁体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四)严格督查考核。
省体育局会同有关部门建立督查机制,督促推进改革工作,制定工作进展阶段节点计划,对改革工作进展进行考核。
版权所有:辽宁省人民政府 | 主办单位: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
地址:沈阳市皇姑区北陵大街45-9号 | 邮编:110032 |
辽公网安备 21010502000372号 | 网站标识码:2100000037 |
ICP备案序号:辽ICP备05023109号 | 联系邮箱:mhwz@ln.gov.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