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公报
辽统发〔2023〕3号
中共辽宁省委统战部 辽宁省民族和宗教事务委员会
关于印发《辽宁省推动民族自治县高质量发展
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
各市委统战部、市民宗局:
为全力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推动民族自治县高质量发展,现将《辽宁省推动民族自治县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中共辽宁省委统战部
辽宁省民族和宗教事务委员会
2023年3月31日
(此件公开发布)
辽宁省推动民族自治县高质量发展
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
为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十四五’时期要有突破”重要指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决策部署,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按照《辽宁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具体要求,特制定辽宁省推动民族自治县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按照省委启动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以下简称“三年行动”)的要求,立足新发展阶段,推动民族自治县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一圈一带两区”区域发展格局,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立足各民族自治县实际,充分发挥各民族自治县比较优势,聚集县域经济发展合力,激活县域经济发展潜力,增强内生发展动力,形成各民族自治县竞相发展、各展所长、各具特色的发展格局,在三年行动中推动民族自治县高质量发展。
(二)基本原则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动县域经济绿色发展。岫岩县、新宾县、清原县、本溪县、桓仁县、宽甸县6个民族自治县都属于辽东绿色经济区,承载着辽东地区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的重要任务。县域经济发展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要把新发展理念贯彻到县域经济发展全过程,坚决落实生态环保要求,开辟更多产业发展路径和变现增收机制,把生态环境资源优势转化为县域经济绿色发展优势,创新“生态+”发展模式,形成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多赢局面,实现县域经济绿色发展的新突破。
——坚持促进城乡融合,推动县域经济协调发展。坚持县城经济发展与乡村全面振兴一体设计、一并推进,处理好县城与县域的关系,提升县城综合承载能力,发挥好县城的引领和辐射作用,促进城乡生产要素双向流动和资源合理配置,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统筹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发展、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振兴。
——坚持因地制宜一县一策,引导县域经济错位发展。深入实施国土空间规划,引导各民族自治县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坚持因地制宜,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游则游,实现特色发展、差别化发展。立足民族自治县资源禀赋、区位优势、产业特色、功能定位,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持续将特色产业做大做强,以特色产业支撑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不断增强县域经济的核心竞争力。以差异化、特色化发展为方向规划产业园区,形成富有特色和竞争力的主导产业、产业集群。
(三)主要目标
在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中推动民族自治县高质量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力争到2025年末,实现民族自治县产业规模持续壮大、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城乡建设补短板强弱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人民生活持续改善的总体目标。推动民族自治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的目标。
二、重点任务
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信息化的协调发展和相互促进,是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动力。发展壮大民族自治县县域经济,应加快推进县域工业化步伐、壮大乡村产业、补齐城乡基础设施短板。
(一)加快新型工业化步伐
——做优做强工业。落实省关于工业振兴的各项决策部署,推动民族自治县县域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引导各民族自治县把发展着力点放在做实做优做强工业经济上。支持工业基础较好的县,立足产业特色加快创新升级,强化与大中城市工业协同联动,推动优势产业成群成链。支持矿产资源丰富的县,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发展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岫岩县加快推进奥镁集团8万吨低碳砖、10万吨镁钙砂等重点项目建设,推动菱镁企业改造升级。宽甸县要推动硼产业向硼铁、硼非晶带材、硼元素肥方向链条式发展。支持生态功能区内的县,铸牢生态安全屏障,推进绿色低碳产业聚集,加快发展绿色经济。新宾、清原、本溪、桓仁和宽甸县要加快清洁能源建设进度,推进新宾旺清门抽水蓄能电站项目、下夹河抽水蓄能电站项目;推进清原抽水蓄能电站一期二期工程、生物质发电和风电项目;推进本溪太子河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大雅河抽水蓄能电站项目、苍龙山抽水蓄能电站项目;推进宽甸爱河抽水蓄能电站项目。
——壮大主导产业。围绕产业基础,梳理确定最具优势、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聚力突破,把特色做成规模、使规模成为主导、让主导变成集群。岫岩县要围绕菱镁产业改造升级推动镁建材和镁化工产业做强做大;围绕玉石产业整合提质,精细发展玉石加工业;围绕方解石石材规模化发展,拉长拓宽方解石石材产业链。本溪县要围绕人参铁绿色铸造、玻璃深加工和汽车零部件做大做精主导产业。桓仁县要围绕中医药健康、绿色食品深加工、清洁能源为主实现生态工业发展。喀左县要围绕先进装备智造产业、半导体新材料产业、紫陶建材产业、印刷包装等产业打造产业集群。
——做强市场主体。落实建设数字辽宁、智造强省战略,推进传统企业技术改造,优化产品结构,通过数字赋能激活企业活力。围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产业打造“专精特新”企业,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实施优质民营企业梯度成长培育计划和小微企业成长工程,加快“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提档升级。
——加快发展园区经济。引导产业向园区集中、企业向园区集聚,纵向拉长产业链条、横向壮大产业规模,通过园区搭建产业平台、培育产业项目、壮大产业主体、打造产业集群,增强园区经济拉动县域经济发展的能力,打造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强化以项目招商、产业链招商,引进建成一批利于主导产业壮大、带动农业农村能力强、就业容量大的项目。岫岩县要加快发展大洋河临港产业园、矿产综合产业园建设。宽甸县要加快推进石材雕刻艺术产业园建设,实施新型石材精深加工项目。阜蒙县要着力打造精细化工、新能源装备制造、绿色食品、智能铸造、资源再生利用园区。喀左县要加快建设京津冀产业孵化园、半导体新材料产业园、医药仓储物流园。
(二)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发展现代特色农业。优化种植业结构,做大做强特色产业。东部6个民族自治县重点发展中药材、食用菌、草莓、山野菜、干坚果、林下参等地方特色产品,打造优势产业基地。东部6个民族自治县要深度开发林下经济,建设经济林产业基地。辽西2个民族自治县重点发展蔬菜基地,高标准设施农业。
——实施品牌提升行动。健全农产品质量保障和溯源体系,大力开展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和管理,深入开展品牌营销,打造更多“辽”字号优质农产品品牌。东部6个民族自治县加快打造人参、细辛、辽五味等道地中药材,香菇、大米、蓝莓、山野菜等特色农产品品牌化产业化。辽西2个民族自治县要着力打造花生、红干椒、杂粮品牌。
——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推进县域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建设,引导企业向优势产区、加工集聚区集中,围绕粮油、果蔬、中草药,食用菌等特色产业做深农产品加工产业链。支持农民合作社和中小微企业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引导大型农业企业发展特色优势农产品精深加工,延长农业产业链。
——完善农产品流通网络。加快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完善县乡村电子商务和快递物流配送体系,建设县城集采集配中心,推动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加快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推进鲜活农产品低温处理和产后减损。依托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产地冷藏保鲜,建设通风贮藏库、机械冷库、气调贮藏库、预冷及配套设施设备等农产品冷藏保鲜设施。实施“数商兴农”和“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利用好直播平台,培训培养“乡土网红”开展直播带货,利用好“短视频”这个新农具,引导“娱乐型网红”向“商业型网红”转变。
(三)大力发展旅游业
——发展全域旅游。依托县域独特的生态优势、山水格局、人文资源和产业基础,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大力促进“文旅+”和“+文旅”产业融合,高品质发展县域全域旅游。岫岩县、新宾县、清原县、本溪县、桓仁县、宽甸县等民族自治县深度融入辽东绿色经济区,依托辽东绿色经济区历史文化资源、生态资源、绿色产业优势,发展文旅融合的大生态旅游。推动本溪县、桓仁县创建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先行区,推动宽甸县创建国家边境旅游试验区。阜蒙县、喀左县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先导区,依托辽西区位优势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开发以历史文化为核心的业态产品,创建辽西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试验区。
——提升旅游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加大宣传力度,创新宣传方式,深度开发民族自治县内26个4A级以上景区的内涵,把已有品牌做的更“靓”。以4A景区为支点,深度开发“红色游”“冰雪游”“沿边游”“民俗游”“温泉游”“枫叶游”“美食游”和世界文化遗产旅游等文化旅游产品,打造旅游精品线路。做强东北抗联、抗美援朝等红色旅游品牌,加强抗战纪念设施、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建设。发展“冰雪+温泉+民俗”旅游,打造冰雪文化节、冰雪旅游节。推进鸭绿江边境旅游带建设,发展宽甸天桥沟、桓仁枫林谷等乡村生态游和民俗文化游,推动建设跨境旅游合作区。
——精心开发旅游商品。推进民族自治县积极主动实施“百县千品”工程,到2025年末每个民族自治县开发富有地方特色、市场前景的旅游商品10种。支持岫岩玉雕刻、阜新玛瑙雕刻、喀左紫砂、满族刺绣、满族剪纸等文创旅游商品开发。加快各地农副地标产品向特色旅游商品转化。
(四)补齐基础设施短板
——加大县城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持续推进县城交通、电网、水利、管道、信息、物流等基础设施网络建设。通过畅通内外连接通道、优化县域交通基础设施。加快推进丹东至通化高速铁路前期工作和本溪至桓仁(宽甸)高速公路建设。推进县城市政交通和管网设施、配送投递设施、老旧小区更新改造和智慧化改造,加快县城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建设,提高市政公用设施运行管理水平。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合理规划布局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加大农村公共基础设施补短板力度。大力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推动农村公路更多向进村入户倾斜,加快构建便捷高效的农村公路骨干网络,推进乡镇对外快速骨干公路建设,加强乡村产业路、旅游路、资源路建设,促进农村公路与乡村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开展中小河流治理,进一步提高防洪减灾能力,进一步提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建设农村生活污水垃圾处置体系,建设一批污水、垃圾处理设施。
三、主要措施
(一)强化政策资金支持,增强高质量发展支撑力
——加强与三年行动各专项推进组协调配合,共同推动民族自治县高质量发展。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专项推进组的领导下,加强与各推进组的沟通协调,形成推动民族自治县高质量发展合力,同向发力,靶向用力,帮助民族自治县解决三年行动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化解民族自治县三年行动中遇到的“政策瓶颈”,落实完善好促进民族自治县高质量发展的差别化区域支持政策。与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专项推进组和培育壮大市场主体专项推进组密切配合,协同推进民族自治县新型工业化、大力发展民族自治县旅游产业。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专题推进组密切配合,推动民族自治县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积极配合省政协民宗委开展民族自治县旅游产业发展调研。
——用好少数民族发展任务资金,有效推动乡村振兴。三年行动期间,投入少数民族发展任务资金每年不少于资金总额的40%,扶持项目不少于80个。重点支持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做大做强特色产业。支持农民合作社和中小微企业发展农产品加工及农产品冷藏保鲜设施建设。支持乡村中小型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乡村人居环境。发挥民贸民品贴息政策支持引导资金,推动民贸民品企业发展壮大。三年行动期间,举办3期民族自治县民贸民品企业负责人培训班,为民族自治县民贸民品企业做好政策解读,引导民贸民品企业用好优惠政策;协调财政、银行,调整贷款贴息引导资金分配方式,以更精准的政策发挥引导资金的效益;开展民贸民品企业调研,为企业纾困解难,推动企业加快发展,壮大规模,为民族自治县高质量发展增添活力。
——集中统战资源力量,聚焦民族自治县高质量发展。发挥民主党派人才荟萃、智力密集优势,8个民主党派省委会各负责对口帮扶1个民族自治县,为民族自治县三年行动献计献策。成立无党派代表人士服务团,服务对接8个民族自治县,定期开展技术培训、决策咨询活动。发挥省工商联、台盟省委会、省黄埔同学会、省台联海内外联系广泛优势,集中力量,为民族自治县招商引资牵线搭桥。利用举办全球辽商大会为民族自治县搭建招商引资平台。开展“港澳和侨界代表人士看辽宁”,推动港澳台侨企业在康养、旅游等领域与民族自治县进行项目对接,产业合作。开展台商辽宁行活动,邀请台胞企业家到民族自治县考察,开展项目合作洽谈。
(二)搭建平台,汇聚高质量发展合力
——搭建“央地合作”平台,深化央地合作。推动搭建辽宁省和国家民委省部会商平台,争取国家民委在人才、资金、项目以及历史文化的宣传研究等方面,给予民族自治县高质量发展更大的支持,共同探索实施“云上民族村寨”工程。对接国家民委和全国工商联开展的“民营企业进边疆”行动,推动民营企业到民族自治县投资兴业,鼓励产业链龙头企业参与重大项目建设。争取国家民委手工业创新试点、“富口袋+富脑袋”乡村行动试点。深入开展固边兴边富民行动,争取边境“四个共同”长廊建设试点。争取对民族自治县参加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命名的支持。
——搭建“校县合作”平台,深化校县合作。推动大连民族大学和辽宁中医药大学与民族自治县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进一步提升智力支持、科技支持水平。充分发挥大连民族大学生物工程、辽宁中医药大学医疗医药技术优势,对接民族自治县资源优势,开展深度合作。开展白凤鸣工作室临床经验方研发,推动蒙医药健康产品研究成果转化。开展辽东民族地区满药栽培现状调研,争取省级以上科研立项,推动我省民族医药产品上层次上水平。
——搭建“宣传平台”,提升民族自治县影响力。协调国家民委“一报两刊”宣传民族自治县高质量发展取得的成就,宣传民族自治县的自然风景、历史文化等特色旅游资源,进一步提升民族自治县在全国的知名度,扩大民族自治县影响力。办好民族自治县逢10周年庆祝活动,2025年,岫岩满族自治县、新宾满族自治县成立40周年,指导两县举办好民族自治县成立40周年系列庆祝活动和招商引资活动。指导民族地区开展具有民族传统和地域特色的民俗文化活动和主题体验活动。以民族传统节日为契机,在民族地区开展民族文化精品节目展演活动,集中展示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艺术成果,每年在民族自治县演出不少于3场。
(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高质量发展向心力
——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工程。举办省直部门干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训班。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开展辽宁省“民族团结手相牵 同心共筑中国梦”科技实践营活动。指导民族自治县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积极争取国家民委、文化和旅游部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示范项目。
——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授荣工程。指导民族自治县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鼓励支持民族自治县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创建。力争在3年内每个民族自治县至少培育1个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指导民族自治县发挥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的宣传示范功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深化“手牵手·共成长”行动工程。组织文体名家名师进中小学,推动传统艺术、传统体育进校园,丰富拓展校园文化,教育引导民族地区各族师生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组织开展民族自治县青少年交流互学活动,组织民族自治县青少年考察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成就,增强“五个认同”。
——配合推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民族自治县全域化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工作,稳步推进民族学校国家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语文、历史3科的使用,到2025年实现全覆盖。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
推动民族自治县高质量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加强领导,统筹谋划,协同推进。成立以省民族和宗教委主要领导为班长的推动民族自治县高质量发展的工作专班,健全工作体系,在省委领导小组、省政府指挥部和专项推进组的领导下,有关市委统战、民宗部门立足职责职能,制定工作方案,民族自治县政府组织实施,形成心往一处想、智往一处谋、劲往一处使的工作合力。
(二)坚持一体推进
严格落实工作责任制,加强“系统化谋划、体系化推进、项目化落实”闭环管理,建立健全工作推进机制。结合有关市县实际,明确时间表、路线图,落实责任清单、任务清单、项目清单,形成上下齐心、左右联动的抓落实格局。加大统筹协调力度,加强与有关专项推进组协调配合,充分调动有关市县的积极性,全面提升推动民族自治县高质量发展的综合效能。
(三)强化监督考核
加强监督考核,将有关市县推动民族自治县高质量发展情况列入年度考核内容。建立工作进展年度评估机制,有关市县对照年度目标任务和时间节点,及时进行总结评估。定期开展民宗系统支持项目进展完成情况督导检查。
版权所有:辽宁省人民政府 | 主办单位: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
地址:沈阳市皇姑区北陵大街45-9号 | 邮编:110032 |
辽公网安备 21010502000372号 | 网站标识码:2100000037 |
ICP备案序号:辽ICP备05023109号 | 联系邮箱:mhwz@ln.gov.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