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〇〇四年本溪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本溪市统计局
发布时间:2005年04月24日
信息来源:
【 字体: 】  【打印文章】

  根据年快报初步统计,现将2004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公报如下:

  2004年是中央实施振兴老工业基地战略的第一年。一年来,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紧紧抓住老工业基地振兴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树立科学发展观,全力发展本溪经济。经过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我市国民经济平稳、健康、快速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进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同时,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也存在着农业抗灾能力弱,农民增收难度大,生态资源保护压力增大,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大等困难和问题。

  一、经济总量

  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初步核算,全年本溪生产总值293.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1亿元,比上年增长6.6%;第二产业增加值174.2亿元,比上年增长16.0%;第三产业增加值101.3亿元,比上年增长12.7%。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7.15:55.47:37.37调整为6.17:59.33:34.50。人均生产总值18752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财政收入增长较快。全年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6.93亿元,比上年增长11%。其中,各项税收收入12.63亿元,比上年增长7.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31.87亿元,比上年增长2.9%,其中,社会保障支出6.26亿元,比上年下降9.3%;教育费附加支出0.61亿元,与上年持平;农业支出1.46亿元,比上年增长31.3%;科技支出0.39亿元,比上年增长10.1%。

  二、农业

  农村经济稳定发展。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5.07亿元(现价),比上年增长15.0%。其中,农业产值14.14亿元,比上年增长10.1%;林业产值7.13亿元,比上年增长15.8%;牧业产值10.28亿元,比上年增长19.1%;渔业产值3.30亿元,比上年增长24.0%;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0.22亿元,比上年增长9.2%。

  农业种植结构发生变化。粮食作物种植面积69.4万亩,比上年增长7.9%;油料作物种植面积0.7万亩,比上年下降57.1%;药材作物种植面积9.5万亩,比上年增长43.8%;蔬菜作物种植面积10.6万亩,比上年下降18.1%;其他农作物种植面积0.9万亩,比上年下降55.7%。农业生产获得丰收。全年粮食总产量25.14万吨,比上年增长8.9%,其中,水稻产量5.74万吨,比上年下降4.0%,玉米产量16.73万吨,比上年增长18.0%,大豆产量0.94万吨,比上年下降28.7%。在非粮食作物中,油料产量0.13万吨,比上年下降55.2%。蔬菜产量29.01万吨,比上年下降16.0%,水果产量4.88万吨,比上年增长7.4%,园参产量170.3吨,比上年下降67.3%。

表1 2004年主要农产品产量


  林业生产进一步发展。全市荒山荒地造林11.71万亩,完成造林面积13.91万亩,生态公益林保护729.1万亩,封山育林550万亩,植树4246.26万株,有林地面积905万亩,森林蓄积量370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72%。

  畜牧业生产显著提高。全年肉类总产量7.86万吨,比上年增长16.3%;禽蛋产量3.75万吨,比上年增长9.8%;奶类总产量1.17万吨,比上年增长14.5%。

表2 2004年主要畜禽产品产量和牲畜存、出栏头数


  渔业生产发展较快。全年水产品产量7151吨,比上年增长16.5%。其中,鱼产量6796吨,比上年增长26.8%。渔业水面养殖面积23.48万亩。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43.98万千瓦,比上年增长4.9%。其中,农用排灌动力机械1.73万千瓦,比上年下降15.2%。全年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1.31万吨,比上年增长10.4%。地膜覆盖面积6691公顷,比上年下降1.8%。

  水利建设不断加强。全市完成土石方1526.3万立方米,投入人工462.3万个,投入资金1.75亿元。全年完成库塘井窖工程234项,新增调蓄供水能力629万立方米。完成坡面截水工程100项。新增灌溉面积2万亩,新修和加固堤防82.6公里,超额完成年计划的62.6%,完成河道绿化长度122公里,超额完成年计划的74.3%。全年完成农村人畜饮水防病改水工程53处,完成投资1062万元。解决2.6万人饮水困难。年末,太子河综合整治工程累计完成投资7596万元,新建堤防9.4公里。累计完成工程量:土方312.5万立方米,石方23.1万立方米,混凝土2万立方米,铺设连锁砖50000平方米,人行道地砖24800平方米。

  三、工业

  工业生产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154.6亿元,比上年增长12.5%,其中,全部国有和年产品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以下均简称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31.1亿元,比上年增长13.3%。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473.6亿元(现价,下同),比上年增长33.92%。分经济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完成产值419.1亿元,比上年增长34.49%。集体工业完成产值11.8亿元,比上年增长27.06%。股份制工业完成产值430.5亿元,比上年增长35.16%。外商和港澳台工业完成产值3.1亿元,比上年增长8.41%。私营工业完成产值23.1亿元,比上年增长29.99%。分轻重工业看,

  轻工业完成产值15.2亿元,比上年下降4.89%;重工业完成产值458.4亿元,比上年增长35.75%。分企业类型看,大中型企业完成产值422.2亿元,比上年增长33.26%,本钢完成产值185.5亿元,比上年增长51.60%,北台完成产值210.7亿元,比上年增长23.79%,工源水泥集团完成产值6.1亿元,比上年增长21.78%。按县区工业看,县区工业完成产值51.3亿元,比上年增长31.69%。分行业看,钢铁冶炼业完成产值395.7亿元,比上年增长43.16%,建材产品制造业完成产值10.1亿元,比上年增长20.41%,医药制造业完成产值3.1亿元,比上年下降8.77%,食品及饮料业完成产值3.4亿元,比上年增长9.28%,纺织业完成产值2.8亿元,比上年下降14.76%,化学原料及制造业完成产值11.1亿元,比上年增长24.20%,木材加工及制造业完成产值3.4亿元,比上年增长5.59%。

  工业产销衔接保持较高水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100.20%,比上年提高0.69个百分点。分经济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产品销售率为100.59%,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集体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8.68%,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股份制企业产品销售率为100.43%,比上年提高0.49个百分点,外商和港澳台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4.20%,比上年提高1.63个百分点,私营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7.72%,比上年提高1.58个百分点。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100.53%,比上年提高4.92个百分点,重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100.19%,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分企业类型看,大中型企业产品销售率100.57%,比上年提高0.51个百分点,本钢产品销售率为101.32%,比上年提高0.87个百分点,北台产品销售率为100.23%,比上年提高0.03个百分点,工源水泥集团产品销售率为95.17%,比上年下降4.84个百分点。按县区看,县区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7.08%,比上年提高1.74个百分点。

表3 2004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工业经济效益水平继续提高。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614.0亿元,比上年增长41.56%。实现利税41.4亿元,比上年增长22.87%。实现利润13.4亿元,比上年增长37.9%。亏损企业中实现减亏的有31家,亏损企业个数78个,与上年持平。

  四、建筑业和房地产开发

  建筑业生产快速增长。全年全市纳入统计制度的120户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业企业共签订工程合同额70.3亿元,比上年增长39.5%。初步统计全市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9.6亿元,比上年增长47.3%。完成建筑业总产值59.0亿元,比上年增长42.8%。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78.0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4%,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03.2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25.4%。

  房地产开发稳定发展。全年商品房施工面积161.6万平方米,其中,商品住宅施工面积124.4万平方米,分别比上年下降15.0%和13.0%。商品房竣工面积61.3万平方米,其中,商品房住宅竣工面积44万平方米,分别比上年下降24.9%和27.6%。全年商品房屋销售面积58.6万平方米,增长30.8%,其中,销售给个人57.4万平方米,增长34.8%。商品房屋销售额10亿元,比上年增长28.2%,其中,销售给个人9.6亿元,比上年增长24.7%。

  五、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全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4.5亿元,比上年增加58.8亿元,增长89.5%,高出全省水平46.4个百分点,增速列全省第一位。其中,城镇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7.6亿元,增长90.7%;农村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9亿元,比上年增长70.6%。分经济类型看,国有经济投资100.4亿元,比上年增长1.3倍;私营个体投资8.8亿元,比上年增长44.3%;其他各种经济类型投资15.3亿元,比上年下降7.3%。

  按管理渠道划分,全年基本建设投资9.5亿元,比上年增长25.9%;更新改造投资90.9亿元,比上年增长1.6倍;房地产投资9.8亿元,比上年下降20.9%。全年新增固定资产73.6亿元,比上年增长1.2倍,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59.1%。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施工项目351个,全部建成投产项目258个,其中,新开工项目278个。全市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建成投产项目114个。新增主要生产能力有生铁391万吨/年,焦炭160万吨/年,炼钢270万吨/年,薄钢板17万吨/年,线材100万吨/年,生产水泥80万吨/年,中成药200吨/年。城市道路扩建长度2750公里,城市道路扩建面积290万平方米。

  六、国内贸易

  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8.3亿元,比上年增长12.1%。在各种经济类型的消费品零售额中,国有经济零售额5.9亿元,与上年持平;集体经济零售额1.4亿元,与上年持平;私营和个体及其它经济零售额71.0亿元,比上年增长13.4%。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零售额65.0亿元,比上年增长12.4%;餐饮业零售额8.8亿元,比上年增长15.8%,其它行业零售额4.5亿,比上年增长1.2%。全年批发零售

  贸易业完成商品销售额65亿元,增长12.4%;餐饮业完成商品销售额8.8亿元,增长15.8%;其它企业完成商品销售额4.5亿元,增长1.2%。在批发零售贸易业中,限额以上完成商品销售额12.5亿元,增长28.9%;限额以下完成商品销售额52.5亿元,增长9.1%。商品交易市场继续发展。年末全市商品交易市场达到163个。其中,城市商品交易市场99个,农村商品交易市场64个。全年商品交易市场成交额25.3亿元,其中城市商品交易市场成交额20.1亿元,农村商品交易市场成交额5.2亿元。我市销售额超过亿元的商品交易市场有7个。

  七、旅游业

  旅游业快速发展。全年接待国内旅游人数420万人次,增长23.0%。旅游收入21.0亿元,比上年增长27.9%。接待入境旅游人数3.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6.1%。旅游外汇收入1038万美元,比上年增长61.4%。全年旅游总收入21.9亿元,比上年增长27.9%。

  八、市场价格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2.4%,比上年同期增长2.4%,涨幅比上年同期上升了0.7个百分点。其中,服务项目类指数105.9%,比上年增长5.9%。食品类指数106.5%,比上年上升6.5%;烟酒及用品类指数102.6%,比上年增长2.6%;衣着类指数93.4%,比上年下降6.6%;家庭设备及维修服务类指数100%,与上年持平;医疗保健类指数103.4%,比上年上升3.4%;交通、通讯工具类指数95.9%,比上年下降4.1%;娱乐教育文化用品类指数101.7%,比上年增长1.7%;居住类指数103.3%,比上年上升3.3%。商品零售价格指数99.3%,比上年下降0.7%。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上涨强劲。全年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123.12%,创近几年价格指数新高,比上年上升23.12%。其中,重工业产品出厂价格指数126.40%,比上年上升26.40%;轻工业产品出厂价格指数103.21%,比上年上升3.21%。钢铁产品的价格左右了整个工业品价格的走势。工业企业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124.85%,比上年上升24.85%,涨幅高于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1.73个百分点。

  九、对外经济

  对外经济高速增长。全年出口创汇52602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61%。利用外资签约合同28项,在新签项目中,港、澳、台商合资企业19个,港、澳、台独资企业5个,中外合作经营企业4个。利用外资合同额9393万美元,比上年下降21.6%。全年实际利用外资金额4697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2%,其中外商直接投资4617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4%。全年新注册三资企业28家。对外合作继续发展。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合同金额81万美元,比上年下降39.1%;完成营业额659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5.5%。全年派出劳务人员2012人,比上年增长0.3%。

  十、交通运输和邮电业

  全年公路货运量4495万吨,比上年增长11%;货运周转量211932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3.8%。公路客运量2333万人,比上年增长33.5%;客运周转量85483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5.1%。年末,全市普通公路总长度达2485公里,高速公路96公里。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61170万元,比上年增长20.98%。其中,邮政业务总量7880万元,增长13.99%;电信业务总量153290万元,增长21.36%。在邮政业务中,完成函件260万件(不含邮政广告),比上年下降11.15%;特快专递18万件,增长9.14%。邮政储蓄平均余额22.3亿元,比上年增长20.6%。在长途电信业务中,全年国内长途电话1971万次,比上年下降8.44%。国际及港澳台长途电话8.86万次,比上年下降19.45%。城乡程控交换机容量53.9万门,比上年下降12.21%,其中,城市电话程控交换机容量35.98万门,比上年下降25.81%;农村电话程控交换机容量17.92万门,比上年增长38.91%。城乡电话用户52.55万户,比上年增长2.54%,其中,市区电话用户39.65万户,比上年增长0.63%。全市电话普及率33.56部/百人。移动电话43.8万户。

  十一、金融与保险业

  全市金融机构存款快速增长,贷款快速增加,金融运行平稳。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335.18亿元,比上年增加47.65亿元,增长16.57%。其中,企业事业单位存款余额62.65亿元,比上年增加13.35亿元,增长27.08%;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27.55亿元,比上年增加23.01亿元,增长11.25%,其他存款余额49.18亿元,比上年增加11.05亿元,增长28.98%。全市金融机构贷款余额250.8亿元,比上年增加42.43亿元,增长20.06%其中,短期贷款余额134.26亿元,比年初增加10.74亿元,增长8.54%;中长期贷款余额80.36亿元,比上年增加11.28亿元,增长16.27%。票据融资29.57亿元,比上年增加17.5亿元,增长145%。全年金融机构累计现金收入861.75亿元,比上年增加209.41亿元,增长32%;累计现金支出909.05亿元,比上年增加215.71亿元,增长31%;收支相抵,现金净投放47.31亿元,比上年增加6.29亿元,增长15%。全市金融机构盈利1.01亿元,较上年增盈0.81亿元,增长4.05倍。保险业务较快发展。全年人寿保险承保金额79.6亿元。承保件数11.6万件。业务收入5.96亿元,比上年增长5.96%。给付金额0.5亿元,赔偿金额0.2亿元。全年财产保险承保金额289.4亿元。保费收入1.03亿元,比上年增长26.57%。赔款金额0.8亿元,比上年下降1.62%,赔付率为59.67%。

  十二、教育

  各级各类教育进一步发展。全市有普通高校1所、成人高校1所、中等职业学校14所、普通中学94所(其中,完全中学9所、高级中学13所、初级中学65所、九年一贯制学校7所)、小学290所、特殊学校3所、幼儿园303所。全市教职工总数2万人,专任教师1.6万人。全市毕业生58358人,招生68442人,在校生242983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1913人,招生3690人,在校生8901人。成人高等学校毕业生159人,招生614人,在校生1120人。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4440人,招生7070人,在校生20389人。普通中学毕业生30494人,招生27335人,在校生87407人。普通小学毕业生17555人,招生13058人,在校生95971人。幼儿园在校生28888人。特殊教育学校在校生307人。

  十三、科学技术

  科技事业进一步发展。年末科学研究开发机构10个。全年科技经费支出达0.39亿元,比上年增长10.1%。全年共有36个项目荣获市科技进步奖,其中,一等奖5项、二等奖16项、三等奖15项。7个项目获省科技进步奖,其中,二等奖1项、三等奖6项。全年申请专利量348件,比上年增长39.8%。全年高新技术产业完成产值61.4亿元,比上年增长30.1%。

  十四、文化、卫生、体育

  28届世界遗产大会审议通过我市五女山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做为独立申报项目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圆满完成第五届枫叶节开幕式大型文艺演出系列活动,参加演出3000余人。以老基地、新风彩为主题成功举办第十届文化艺术节,直接参与活动近2万人,广场演出60余场。在省以上各类展演比赛中取得优秀成果,共获金奖15个、银奖20个、铜奖28个;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项1项、优秀组织奖4项。到年末,全市拥有群众艺术馆、文化馆7个,博物馆及文物保护机构8个,收藏文物近万件,珍贵文物五千件,国家一级文物10件。公共图书馆8个,总藏量90万册,总流通人次8万人次,图书外借册数8万册。档案馆8个。艺术表演团体4个,艺术表演场所5个,全年演出500场,观众41.6万人次;电影放映单位10个,放映场次近千场,观众15万人次。全市有市、县级广播电台3座,中波广播发射台1座(13千瓦),调频转播台5座(1.95千瓦),广播电台开办节目4套,广播人口覆盖率99.38%。全市有市级电视台1座。电视转播台4座(7.06千瓦),市、县电视台开办节目6套,有线电视用户24.78万户,电视人口覆盖率98.08%。卫生事业稳步发展。2004年末,全市拥有卫生机构115个。其中,医院37个、卫生院46个、采供血机构1个、妇幼保健院7个、专科疾病防治院3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8个、疗养院3个、卫生监督所2个、其它机构8个。各类卫生技术人员9615人,其中,执业医师2947人、执业助理医师468人、注册护士3788人、药剂人员799人、检验人员504人、其它卫生技术人员1109人。全市编制床位10383张,实有床位8879张,床位利用率63.3%。全市医疗机构诊疗258万人次。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29所,全年诊疗近17万人次。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竞技体育取得了新成绩,本溪籍运动员在世界杯分站赛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比赛荣获冠军。在出征第28届奥运会的中国体育代表团中,有本溪市二名田径选手。在辽宁省常规比赛中,我市运动员荣获35枚金牌、28枚银牌、27枚铜牌。全市输送到省以上运动员有36人。竞赛市场活跃,全年共举办市级竞赛15次7项,2000多人次参加。成功承办省跆拳道、自行车、竞走和半程马拉松赛和捷安特杯全国公路自行车锦标赛暨全国青年公路自行车锦标赛。全年共外派裁判10人,审批等级裁判员56人,审批等级运动员209人。全民健身活动生机盎然,举行全市群众性体育健身大型活动20余项次,单项表演及比赛200余项次,参加表演群众25000人。

  十五、人口与就业

  2004年末,全市总户数536033户,比上年增加9415户,总人口1565635人,比上年减少150人,户平均人口2.92人。其中男性790824人,占总人口数的50.51%;女性774811人,占总人口数的49.49%;性别比为1.02:1。全市非农业人口为1046622人,比上年增加13354人,占全市总人口的66.85%;全市共登记出生人口数10117人,比上年增加1715人,出生率为6.46‰;死亡9352人,比上年增加786人,死亡率为5.97‰;自然增长率为0.49‰。省内迁入11150人,省外迁入4688人;迁往省内11515人,迁往省外5664人;机械变动减少1341人。年末纳入统计制度的单位职工人数为38.1万人,比上年同期减少0.5万人,下降1.2%。其中,国有经济单位职工24.2万人,比上年减少0.2万人,下降0.9%;集体经济单位职工9.2万人,比上年减少0.5万人,下降5.4%;其它所有制经济单位职工4.7万人,比上年增加0.3万人,增长6.3%。全年新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就业再就业7.66万人。据劳动部门统计,全市实有下岗失业人员8.52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登记失业率为5.7%。

  十六、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职工工资水平有很大提高。全年纳入统计制度的单位职工工资总额38.7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5.82亿元,增长17.65%。其中,国有单位发放货币工资额为33.5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5.28亿元,增长18.69%;集体单位工资额2.14亿元,比上年增加0.08亿元,增长3.88%;其它经济单位发放货币工资额为3.1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0.45亿元,增长16.92%。职工年人均工资10147元,比上年增加1810元,增长21.7%。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加,生活质量有所提高。抽样调查资料显示,全年城市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930元,比上年多收入582.5元,增长9.2%;农民年人均纯收入3663元,比上年多收291元,增长8.6%,是1999年以来增长最快的一年。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进一步带动了居民消费的增长。城市市区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6073元,增长9.5%;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605元,比上年增长7.8%。城乡居民居住条件继续得到改善,住房向舒适化、私有化、配套化发展。年末市区居民人均住宅使用面积13.16平方米,比上年同期增长5.03%;农村人均生活住房面积20.8平方米,比上年增长6.1%。年末全市城市共有养老机构30家,床位2433张。农村敬老院33所,床位1876张。城市有5.4万户、12.5万人,农村有1.5万人享受了城乡最低生活保障。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59.79万人,比上年增长1.8%。其中,在职职工43.76万人,离退休人员16.03万人(不含遗属)。全市参加基本医疗保险38.08万人,比上年增长12.7%。其中,在职职工26.88万人,离退休人员11.20万人。全市企业(含个体)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离退休人员13.86万人。

  十七、城市绿化和环境保护

  城市绿化、美化工程稳步实施。全年共植树造林31.8万株,新增绿地51.98万平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6.8平方米。环境保护水平继续提高。全年完成环境污染治理项目25个,完成投资额1.74亿元。市区大气降尘量25吨/月?平方公里,比上年下降7.1%。城市中已建成烟尘控制区面积69平方公里。环境功能区基本达标。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全市有自然保护区32个。全年空气环境优良以上天数达到243天。

  注:1、本公报各项统计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责任编辑:
版权所有:辽宁省人民政府 主办单位: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地址:沈阳市皇姑区北陵大街45-9号 邮编:110032
辽公网安备 21010502000372号 网站标识码:2100000037
ICP备案序号:辽ICP备05023109号 联系邮箱:mhwz@ln.gov.cn

微信公众号

政务微博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