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大连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东北振兴和沿海开放双重机遇,积极应对各种新形势和新挑战,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全面完成了市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实现了“十一五”的良好开局。
一、综 合
经济总量:综合经济实力持续增强。初步核算,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69.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6.5%,为1996年以来的最快增幅。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08.6亿元,增长10.9%;第二产业增加值1229亿元,增长20.3%;第三产业增加值1132亿元,增长13.6%。三次产业构成比例为8.1:47.8:44.1,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5.6%、57%和37.4%。按常住平均人口计算,全市人均生产总值42579元,按年末汇率折算5453美元。
财政税收:经济效益水平显著提高。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96.1亿元,比上年增长29.5%,为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的最快增幅。其中,市本级89.9亿元,增长25.9%;区市县级106.2亿元,增长32.8%。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266.5亿元,比上年增长28.3%。其中,基本建设、社会保障及抚恤社救、科技三项费和教育支出分别增长11.3%、61.3%、23.5%和23.1%。国税局组织各项税收162.04亿元,增长18.1%;地税局组织各项税收148.26亿元,增长23.2%。海关代征税收168.93亿元(大连海关数),增长8.2%。
价格指数: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平稳,工业品价格涨幅回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指数为101.4,与上年持平。其中,消费品价格指数和服务项目价格指数分别为101.0和102.3(见表一)。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指数为102.67,比上年回落1.53个百分点。原材料、燃料及动力购进价格同比指数为108.32,比上年回落7.7个百分点。
表一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
指 标 |
以上年同期价格为100 |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 |
101.4 |
其中:消费品价格指数 |
101.0 |
服务项目价格指数 |
102.3 |
其中:食品 |
102.5 |
烟酒及用品 |
100.2 |
衣着 |
100.8 |
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 |
101.5 |
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 |
100.5 |
交通和通信 |
98.2 |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
96.1 |
居住 |
108.0 |
二、农 业
农业生产:农业生产喜获丰收。全年完成农林牧渔及服务业现价总产值390.5亿元,比上年增长13.9%(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1%)。其中,农业产值92.3亿元,林业产值3.6亿元,牧业产值108.2亿元,渔业产值148.7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37.7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7.2%、-10.7%、22.2% 、5.7%和22.4%。水产、畜牧、蔬菜、水果和花卉五大优势产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及服务业总产值的比重达81.4%。
农牧产品产量:农牧产品产量全面增长。完成粮食总产量152.2万吨,单产 5446.6公斤 /公顷,分别比上年增长12.3%和11.4%;水果总产量106.7万吨,蔬菜总产量254.6万吨,分别增长8.8%和5.8%;肉、蛋、奶总产量分别为65.3万吨、23.4万吨和12万吨,分别增长27%、5.3%和17.5%。粮食、蔬菜、水果、肉类、禽蛋和奶类总产量均创历史最好水平。
渔业:完成地方水产品总产量216.1万吨,比上年下降1.8%。其中,海水养殖产品产量129.5万吨,下降2.9%。优质高效海珍品生产快速发展。其中,海参、杂色蛤和虾夷扇贝产量分别为2万吨、24.5万吨和16.2万吨,分别增长24.9%、21%和25.1%。新增海参、滩涂贝类、赤贝(魁蚶)和虾夷扇贝增养殖面积分别为0. 6万公顷 、0. 8万公顷 、1. 2万公顷 和0.67万公顷,新增陆地工厂化养殖面积6万平方米 。
林业:完成植树造林面积50.2万亩,农村植树1.01亿株,造林平均成活率达到90%以上。其中,荒山造林35万亩,海防林基干林带5.21万亩,道路绿化 860公里 ,河流绿化 430公里 。新建绿化村121个。全市林木绿化率达到42.99%。
农业建设:引进农业新品种、新技术289项,推广新技术90项,重点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等十大农业增产增效技术。新增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56家,投资总额19.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1%和66.4%。新增8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总数达到49家;新增5个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基地,总数达到43家。新发展国家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15个,总数达到205个;绿色食品39个,总数达到208个;有机食品15个,总数达到43个。新建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2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个、市级农业标准化生产综合示范区10个。旅顺口区、金州区被评为首批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县。
水利建设:新建各类水源工程1045项;改善灌溉面积10万亩,发展节水灌溉面积7.16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3.05万亩;新修加固河道堤防 287.1公里 ;除险加固水库17座。
三、工 业
工业生产:工业经济持续增长。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1058.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0.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即全部国有及国有控股和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下同)完成增加值851.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7.6%,加快6.4个百分点。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重工业652.5亿元,增长27.6%,加快7.4个百分点;轻工业199.3亿元,增长27.6%,加快2.7个百分点。实现销售产值3415.1亿元,比上年增长27.9%。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快速增长。其中,金属轧制设备、中成药、移动通信手持机(手机)和制冷空调设备分别增长1.1倍、73.3%、69.8%和63%(见表二)。工业产品产销率为98.63%。
表二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
计算单位 |
绝对数 |
比上年增长% |
啤酒 |
千升 |
444528 |
9.4 |
软饮料 |
万吨 |
14.8 |
0.9 |
服装 |
万件 |
1211.3 |
4.0 |
橡胶轮胎外胎 |
万条 |
474.4 |
37.9 |
中成药 |
吨 |
525.9 |
73.3 |
水泥 |
万吨 |
678 |
22.7 |
原油加工量 |
万吨 |
2156.9 |
9.6 |
平板玻璃 |
万重量箱 |
558.3 |
45.3 |
煤气 |
万立方米 |
28663 |
7.1 |
金属切削机床 |
万台 |
4.7 |
10.2 |
滚动轴承 |
万套 |
9519.2 |
1.5 |
金属轧制设备 |
万吨 |
5.1 |
1.1倍 |
制冷空调设备 |
万台(套) |
74.4 |
63.0 |
起重设备 |
万吨 |
6.4 |
35.4 |
改装汽车 |
辆 |
879 |
1.04倍 |
程控交换机 |
万线 |
21.6 |
44.0 |
机车 |
辆 |
256 |
26.7 |
冷柜 |
万台 |
14.2 |
17.4 |
移动通信手持机(手机) |
万部 |
180 |
69.8 |
打印机 |
万台 |
140 |
47.2 |
发电量 |
亿千瓦时 |
153.2 |
17.1 |
工业基地建设:全年完成工业投资535.9亿元,比上年增长38.5%。“四个基地”实现工业增加值56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6.3%。其中,石化工业216.9亿元,增长22.5%;现代装备制造业228.5亿元,增长27.9%;船舶制造业50.9亿元,增长36.1%;电子信息产品工业69.7亿元,增长25.7%。
重大项目建设取得突破。重工·起重风电设备、瓦轴集团重大精密轴承基地、中远船务30万吨级浮船坞、一汽大柴道依茨发动机、大众一汽30万台发动机等一批大项目竣工投产;机床集团数控系统及功能部件产业化等项目进度加快;船舶重工高新平台建设、鞍钢新轧——蒂森克虏伯二期、福佳大化对二甲苯、逸盛大化对苯二甲酸等项目开工建设。产业集群加快形成,大连湾临港装备制造业基地初具规模。大化、大钢、大水泥搬迁改造进展顺利。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发展,重点支持燃料电池、中水回用等10大工业循环经济示范项目,推广了水源热泵、风力发电等10大节能节水技术和产品。
工业经济效益:全年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50.63,比上年提高13点。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303.2亿元,比上年增长21.9%;利税总额122.3亿元,增长15.9%;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39.8亿元,下降4.5%。如剔除油价影响,实现利税149.9亿元,增长29.2%;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96.3亿元,增长33.6%。
四、建筑业和房地产开发
建筑业:资质以上建筑企业完成总产值546.6亿元,比上年增长20.4%。按施工产值计算的全员劳动生产率为13.3万元/人,增长20.7%。
房地产开发:房地产开发施工面积2196.1万平方米, 比上年增长39.9%;竣工面积537.8万平方米,增长37.7%。完成商品房销售额284.5亿元,增长27.9%,其中住宅销售额242.7亿元,增长23.6%。商品房销售面积628.8万平方米,增长9%,其中住宅销售面积570.2万平方米,增长6.8%。
五、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总量: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继续扩大。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469.5亿元,比上年增长32.3%。其中,城镇投资1203.6亿元,增长31.6%;农村投资265.8亿元,增长35.9%。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建设项目投资866.4亿元,增长33.4%;房地产开发投资337.2亿元, 增长27.1%。
投资结构:按产业划分,第一产业投资55.81亿元,增长4.4%;第二产业投资576.63亿元,增长44.8%;第三产业投资837.04亿元, 增长27.1%,其中航运业118.2亿元,增长22.5%。三次产业投资比例由上年的4.8︰35.9︰59.3调整为3.8︰39.2︰57.0。
按所有制类型划分,国有经济投资402.35亿元,增长 34.8%;非国有经济投资1067.14亿元, 增长31.4%。国有与非国有经济投资比例由上年的26.9︰73.1调整为27.4︰72.6。
城市建设项目:全市完成城建重点项目131项,实现投资额261.3亿元,比上年增长30.3%。椒金山隧道、西部通道和胜利桥、北岗桥、菜市桥改扩建工程竣工通车。完成西北路等10条中心城区交通干道的拓宽改造,快轨金州线、201路有轨电车改扩建工程、市区至开发区应急路建设快速推进。煤气新厂二期储柜、制气装置已经完工。香海热电厂二期1号机组投入运营。凌水河污水处理厂竣工投产,马栏河等3座污水处理厂建设进展顺利。梭鱼湾、砬夏河综合整治工程全面完成。中心城区生活垃圾应急处置工程投入使用,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厂建设加快。完成煤气管网改造 21.3公里 ,新建煤气主干线 22.7公里 ;分别完成供水管网、排水管网改造 75公里 和 30公里 ;改造城市二次加压泵站182处;改造城市居民室内旧管网5万户;解决城市居民用水困难8.7万户;新增供热面积410万平方米。
六、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城乡消费市场协调发展。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39.3亿元,比上年增长14.7%,加快1.2个百分点。其中,城市零售额783.9亿元,增长14.7%;农村零售额55.4亿元,增长13.9%。按行业划分,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695.9亿元,增长15.4%;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133.9亿元,增长11.7%;其他行业零售额9.5亿元,增长2%。按商品类别划分,吃品零售额390.4亿元,增长16%;穿品零售额157.8亿元,增长14.3%;用品零售额271.6亿元,增长11.8%。
居民消费:消费结构升级加快。全年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商品零售额245.7亿元,比上年增长24.2%。其中,汽车类增长35.9%,家用电器类增长14.8%,家具类增长14.4%,通讯器材类增长24.1%,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14.4%,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12.7%,金银珠宝类增长15.8%。
商贸设施建设:新建超万平方米大型商业网点33个。新建星海新天地、规划老虎滩渔人码头等两条特色商业街。青泥洼商业街荣获“中国著名商业街”称号,友谊商城、麦凯乐总店、大商新玛特被商务部评定为全国“金鼎级百货店”。深化“千村百镇”工程,新建改建农家店848个。新建放心食品专柜、专区108个,新增优质农副产品专柜、专区51个,新推出绿色市场试点单位和市场准入定点市场10家。
七、对外经济
利用外资:利用外资成倍增长。全年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22.4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24.1%,其中,第二产业13.18亿美元,第三产业9.16亿美元,所占比重分别为58.7%和40.8%。引进外资的质量和水平进一步提升。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引进外资金额分别占实际使用外资总额的50.1%和29%,分别增长174.4%和209.5%。新批准外商投资企业853家,其中投资额超1000万美元的大项目141个。德国大众汽车等20家世界500强企业在连实际投资2.8亿美元,增长82.9%。
对外贸易:对外贸易持续快速增长。据海关统计,大连地区内企业(含省公司)完成进出口总额317.9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4.3%。其中,进口145.38亿美元,增长23.1%;出口172.58亿美元,增长25.4%。完成自营进出口总额293.2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4.66%。其中,进口136.69亿美元,增长23.27%;出口156.55亿美元,增长25.9%。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分别占自营出口总额的45.3 %和22.9%(见表三)。
表三 自营进出口额完成情况
指 标 |
绝对数(亿美元) |
比上年增长(%) |
进出口总额 |
293.24 |
24.66 |
出口额 |
156.55 |
25.90 |
其中:一般贸易 |
48.92 |
34.62 |
加工贸易 |
100.72 |
21.46 |
其中:机电产品 |
70.97 |
27.27 |
高新技术产品 |
35.89 |
21.83 |
进口额 |
136.69 |
23.27 |
其中:一般贸易 |
41.28 |
5.01 |
加工贸易 |
76.96 |
30.19 |
其中:机电产品 |
50.10 |
16.13 |
高新技术产品 |
29.75 |
21.25 |
对外合作: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势头良好。全年签订对外承包和劳务合作合同900项;合同金额3.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6.7%;实现营业额2.8亿美元,增长12%。外派劳务人员2.9万人次,增长9.4%。新批对外投资项目17项,总投资额8000万美元,其中中方投资额占99.5%。
八、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交通运输业加快发展。运输企业完成客货换算周转量2562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29.6%,加快11.6个百分点。实现货物周转量2503.2亿吨公里,增长30.2%。实现旅客周转量123.3亿人公里,增长11.8%(见表四)。
表四 货物、旅客周转量及港口货物吞吐量
指 标 |
单 位 |
绝对数 |
比上年增长% |
货物周转量 |
亿吨公里 |
2503.2 |
30.2 |
其中:公路 |
亿吨公里 |
67.3 |
7.4 |
水运 |
亿吨公里 |
2260.0 |
33.9 |
民航 |
亿吨公里 |
0.6 |
24.5 |
旅客周转量 |
亿人公里 |
123.3 |
11.8 |
其中:公路 |
亿人公里 |
34.4 |
4.5 |
水运 |
亿人公里 |
8.6 |
9.0 |
民航 |
亿人公里 |
31.4 |
29.3 |
港口货物吞吐量 |
亿 吨 |
2.0 |
17.3 |
港口集装箱吞吐量 |
万标箱 |
321.2 |
19.5 |
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突破2亿吨,比上年增长17.3%,其中外贸吞吐量0.7亿吨,增长9.9%。集装箱吞吐量321.2万标箱,增长19.5%。旅客吞吐量616.1万人次,与上年基本持平。周水子国际机场完成旅客吞吐量635.1万人次,增长17.5%;货邮吞吐量14.51万吨,增长12.4%。
航运中心建设: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大窑湾保税港区申办成功。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全年实施建设项目48项,完成投资72亿元,新增生产泊位23个、年吞吐能力5000万吨。我国最大的汽车物流码头——大连汽车码头建成投产。大连湾通用杂货泊位完工,航道改扩建工程竣工通航。大窑湾二、三期6个泊位建设和北岸开发进展顺利。长兴岛公共港区3个通用泊位建设步伐加快。金窑铁路复线竣工通车,烟大铁路轮渡试运营,长兴岛铁路和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建设项目启动,土羊高速公路、大窑湾疏港高速公路、沈大与丹大高速公路连接线、大庄高速公路西段等主体工程基本完工。大连机场航线总数达到119条,其中国内航线76条,国际和特别行政区航线43条;与15个国家、90个国内外城市通航,其中国际、特别行政区通航城市36个。
邮电通信: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15.6亿元,比上年增长23.1%。其中,邮政业务总量6亿元,增长26.3%;电信业务总量109.6亿元,增长23%。完成特快专递260.7万件,增长24.6%。邮政储蓄年末余额115.7亿元,增长19.3%。截至年末,城乡固定电话用户达324.8万户,与上年基本持平;移动电话用户达331万户,增长10.5%;国际互联网宽带用户48.8万户,可比口径增长38.9%。
旅游:全年共接待国内游客215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3.2%;接待海外游客70万人次,增长16.7%。实现旅游总收入260亿元,增长23.3%。其中,国内旅游收入222.9亿元,增长25.2%;旅游创汇4.65亿美元,增长16.3%。截至年末,全市拥有旅游宾馆(饭店)190家,增加12家,其中星级宾馆(饭店)159家,增加4家;旅行社373家,增加11家,其中国际旅行社27家。本市创建“中国最佳旅游城市”取得成功。
会展:全年举办展会119个,其中 2万平方米 以上的展览项目13个,占总项目数的10.9%;展览面积87. 8万平方米 ;参展企业18525家,其中来自70个国家的海外企业1326家;参观人数475万人次。成功举办首届中国(大连)国际服装纺织品博览会(原大连国际服装博览会,现晋升为国家级展会)。成功申办2007年“世界经济论坛成长峰会——全球成长型企业年会(即中国夏季达沃斯)”。
九、金融、证券和保险
金融:金融业健康平稳运行。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年末余额3974.8亿元,比年初增加518.6亿元,增长15%。其中,居民储蓄存款年末余额1866.5亿元,比年初增加201.3亿元,增长12.1%。本外币贷款余额2974.5亿元,比年初增加419.4亿元,增长16.3%。全市银行间外汇市场共开放243场,办理外汇交易3468笔;成交金额折合15.62亿美元。截至年末,全市拥有银行业金融机构37家。
保险:保险业实现保费收入64.9亿元,比上年增长13.3%。其中,财产险19.8亿元,增长21.2%;人身险45.2亿元,增长10.1%。支付各类保险赔款及给付17.45亿元,增长25.2%。其中,财产险10.9亿元,增长20.9%;人身险6.6亿元,增长33%。全市保险深度(即保费收入占GDP比重)为2.5%,保险密度(即人均保费收入)为1141元/人。全市保险业资产总额达198.7亿元。截至年末,全市拥有保险法人机构2家、省级分公司21家。
期货:大连商品交易所期货合约成交量2.4亿手,比上年增长21%,占全国期货市场总成交量的53%,交易量连续7年居全国首位;成交额5.2万亿元,增长10%,占全国期货总成交额的25%。其中,玉米期货合约的成交量和成交额分别为1.4亿手和2万亿元,期货交易量居世界第二。全年交割粮食101万吨,交割金额22.8亿元。豆油期货合约成功上市。截至年末,全市拥有期货经纪公司6家,异地期货经纪公司大连营业部54家。
证券:大连港集团、獐子岛渔业等6家企业成功在海内外上市,融资36.8亿元。全市共有19家上市公司,其中A股公司16家,B股公司2家,发行A、B两种股票公司1家。大通证券成功实施破产重整。截至年末,全市拥有证券公司1家、证券分公司1家、证券营业部38家。
十、 科技和质量技术监督
高新技术:全市完成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730亿元,比上年增长31.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高新技术产品产值1323亿元,增长31%。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420亿元,比上年增长35.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327亿元,增长37.9%。实施中高档数控机床关键技术研发等8个重大科技项目。光洋科技公司32轴6通道5坐标联动数控系统研发取得突破性进展;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大连光电研发中心建成使用,美明公司年产30万片高品质蓝绿外延片项目投入生产,长城光电公司自主研发成功新型全彩LED显示屏;大连软件知识产权保护服务中心投入运营;“中日友好大连人才培训中心”落成使用;双金属复合导线、水性聚氨酯涂料等一批创新成果快速实现产业化;“水溶性人参皂苷Rg3中间体”和“新胚胎生物技术”等项目快速推进。
科技成果:全年吸引并到位国内外各类科技资助超过10亿元。实施各类科技计划项目385项,其中国家级88项、省级119项、市级178项。有67项科技成果获国家、省级科技奖励,其中国家级7项、省级60项。全年实现技术交易额27.6亿元,比上年增长55.5%。本市通过科技部“全国科技企业孵化器体系建设试点城市”验收。新建科技孵化器及二次孵化基地5个,新增孵化面积23万平方米,市级以上孵化器总数达30家,总孵化面积达60万平方米。中科院大连科技创新园启动建设。
知识产权:全年专利申请7104件,比上年增长27.5%,其中发明专利申请1409件,增长42.2%;专利授权2118件,增长44%。成功举办2006年中国国际专利技术与产品交易会,23个国家和地区8000多个专利项目参展。首次发布《大连市知识产权保护状况白皮书》。
质量技术监督: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年内对21类产品进行了质量监督抽查,综合合格率为85.4%。对3200家企业、5679个批次的产品开展定期检验,合格率为89%。共立案查处假冒伪劣案件248件;查处假冒伪劣商品货值330万元;端掉制假窝点49个。
全年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182项,累计采标2852项,居于省内各市首位。制定地方农业标准技术规范7项;建立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试点20家。办理组织机构代码证书4万余户,办理条码系统成员580余户。计量器具受检27.6万台(件),其中强制检定器具19.3万台(件)。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监查,共检查电梯8355部、锅炉3692台、压力容器3240台、起重机械3388台、厂内机动车5836台等。
加大名牌产品开发与保护力度。截至年末,本市中国名牌产品数量达到12个,138种产品获得辽宁省名牌产品称号,继续保持了中国名牌数量和辽宁名牌数量在全省的领先地位。另有5个产品获得国家免检产品资格,本市的国家免检产品数量在有效期范围内的已达到15个。大连海参、大连鲍鱼获得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十一、教 育
全市共有普通高等学校21所(另有民办二级学院8所),中等职业学校115所,普通高中80所,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1159所,幼儿园1529所。各级各类学校(含幼儿园)共有在校生111.5万人。
基础教育:全市学前3年幼儿入园率达到85.1%。小学学龄人口净入学率为99.3%。初中学龄人口净入学率为99.4%。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为92.5%。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55万人,比上年下降4%;普通高中在校生12.4万人,比上年增长1%。市县两级投资1.3亿元,在农村全面实施了免费义务教育,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达到省定标准。
中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10.9万人,比上年增长6%。其中,普通中等专业学校2.7万人,增长4.6%;职业中专(职业高中)3.7万人,增长5.7%;技工学校4.1万人,增长9.7%。各类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近3万人。在校生千人以上规模的中等职业学校达到33所,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12所,省级重点职业学校23所。
普通高等教育:普通高等院校本、专科(含高职)在校生20.1万人,比上年增长10.6%。其中,市属高等院校普通本、专科(含高职)2.5万人,增长5.1%;民办高等职业院校及普通高校民办二级学院5万人,增长20.7%。在连高校和研究所博士、硕士研究生2.5万人,增长13.9%。普通高等教育机构博士毕业生476人,硕士毕业生4737人,本科毕业生2.7万人,专科毕业生1.2万人。
成人教育:成人高等院校在校生5.7万人,其中独立设置的成人高等学校1.6万人,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学院4.1万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19.6万科次,年内0.5万人获得本、专科毕业证书。教育部门批准的民办非学历培训机构855个,结业人数21.7万人,在学人数24.4万人。
中小学教师:小学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为99.5%,其中专科及以上学历达到67.5%,提高4.4个百分点;初中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为99.1%,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达到57.2%,提高4.6个百分点;普通高中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为96.6%。
办学设施:农村中小学办学设施标准化工作继续推进,已有270多所初中、小学达到市级标准。面向农村的远程教育网络已经建成。全市高中生均校舍面积达到 12平方米 。6个市级重点实训基地基本建成。瓦房店市、普兰店市、庄河市和金州区职业教育中心达到省级标准化建设要求。在连普通高等院校新增校舍面积69. 2万平方米 。
十二、文 化
截至年末,全市拥有专业艺术表演团体7个,公共图书馆12个,文化艺术馆12个,农村文化站116个,公共博物馆7个。
艺术表演:市直专业剧团完成国内外演出900余场。其中,大连杂技团完成了上海国际合作组织峰会、“中韩文化年”开幕式及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国庆等一系列重大外事演出任务。杂技《大连女孩——车技》获第二十七届法国明日国际杂技节银奖,杂技《大连男孩——腾飞》夺得中国文化艺术政府最高奖“文华奖”。
社会文化活动:继续组织了“打造文化大连”系列活动,命名“大连市特色文艺活动基地”33个;实施大连市电影放映“2131工程”,组织45支放映队,为农民演出4200余场,观众达80万人次。确定了大连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项目26个。庄河市被命名为“全国文化先进县(市)”。
新闻出版:年末全市共有报纸19种,期刊(包括高校的校报、学报)54种,出版社(含高校、音像出版社)6家。
文化市场管理:强化文化市场管理。开展了音像市场专项整治及“反盗版百日行动”等系列活动,检查各类文化娱乐场所5.7万家次,打掉贩卖盗版音像制品黑窝点7处,处罚违法违规经营单位1121家,吊销各类文化经营许可证37家,收缴盗版音像制品77.7万张。
文博工作:关东厅博物馆旧址和万忠墓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达到9个;完成鸿胪井遗址的保护和鸿胪井刻石回归前的相关工作; 大连市党史馆(中华工学会旧址纪念馆)开馆;完成市级以上166处文物保护单位的档案制作。
十三、卫 生
截至年末,全市拥有各类医疗机构2531个(含诊所1714个、卫生所287个),其中医院238家(含110家乡镇卫生院)。编制床位数28579张,实有床位数28153张;卫生工作人员4.2万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3.4万人。每千人拥有医院床位4.57张、医生2.59人。人均期望寿命80.02岁。全市孕产妇死亡率为21.3/10万,婴儿死亡率为6.36‰。全市孕产妇系统管理率和儿童系统管理率分别达到90.93%和92.12%。
预防保健:市内四区建立5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实现城区人口全覆盖。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得到巩固。建设农村无害化厕所7000座;完成农村饮水工程122项,保证了13万农民的饮水安全,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62.63%。新创建省级卫生乡镇1个、省级卫生村3个。瓦房店市通过国家卫生城市的检查验收。全市免疫规划疫苗的接种率保持在95%以上,实现了消除碘缺乏病目标。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进展顺利。截至年末,全市211.7万农民参加了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87%,建立了基本覆盖全市农村居民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医学科研:全市组织科技成果鉴定54项,其中21项科技成果获得省科技进步奖。组织完成卫生新技术评审工作,其中186项准入应用于临床。
十四、体 育
群众体育:完成全市各区市县的国民体质网络建设。市体育总会及所辖40个单项体育协会,参加国际交流活动9次、省级以上赛事24次、市级以上赛事129次。开展国际徒步大会、国际马拉松赛、全民健身周、万人太极拳展演等系列群众体育活动300余项,其中第四届国际徒步大会参加人数达到27万人,创造了世界徒步史上参加人数之最,本市成功当选为中国大陆唯一的“国际徒步城市”。首次表彰全市“百名全民健身优秀社会体育指导员”,新增社会体育指导员800名。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开展为全市100个自然村建设100个标准篮球场工作。本市被评为全国“推广健身气功十佳城市”。
竞技体育:竞技体育水平不断提高。大连籍运动员在第十五届多哈亚运会上获得8枚金牌。加强了6所“市竞技体育后备人才重点基地”和126所“青少年传统体育运动学校”的建设。首次表彰全市“百名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优秀教练员”。年内共举办、承办市级以上比赛46项、188次。
十五、环境保护
环境质量:环境质量总体状况良好。空气中四项污染物均值全部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空气污染指数(API)Ⅱ级以上(良好)天数338天,其中Ⅰ级(优)天数74天。近岸海域水质总体保持稳定,市区南部沿海、大窑湾、小窑湾、营城子湾水质各项监测指标年均值符合国家二类海水水质标准。饮用水源水质保持良好,符合国家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城市交通噪声符合国家规定标准。
建设项目管理:完成大连市“城市发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全年审批建设项目5938个,验收竣工项目3435个;环保投资5.2亿元,占审批建设项目总投资3%。
环境污染防治:对146个环境污染项目进行治理,完成污染治理133项,关、停、并、转、迁污染企业27家,削减二氧化硫662吨、烟尘1433吨、COD 2091吨。发放排污许可证265家,对25家企业强制进行清洁生产审核,11家企业通过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建成翰洋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中心。全面推进“打击环境违法行为环保专项行动”,重点开展了饮用水源地整治等14项专项行动,检查企业5629家,查处违法企业386家,限期治理企业80家,停业治理企业50家。完成环境安全风险源排查523家,限期整改39家。完成危险废物转移7965次、7.6万吨。完成83家企业833枚放射源现场检查,办理转让放射源349枚。机动车尾气年检车辆10万余台、路检车辆6万余台。受理环境信访6098件,处理率100%,群众满意率达到90%以上。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完成千山心城等10个区域拆炉并网工程,拆除锅炉206台、烟囱168根,并网供热面积280万平方米;共削减烟尘344.4吨、二氧化硫322吨、氮氧化物268.8吨。关闭鞍钢石灰石矿水泥分厂和31个非煤矿山。完成大化南渣场整治工程。通过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复查验收。瓦房店市被国家环保总局批准命名为县级环境保护模范城市。
自然生态保护:建成长海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庄河市桂云花等3个乡镇获得“大连市生态示范乡镇”称号。
城市园林绿化:完成城市植树78万株,新增公共绿地150万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 10.6平方米 ,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2.8%。
十六、人口和就业
人口和计划生育:年末户籍总人口为572.1万人,比上年末净增6.7万人,机械增长占主导因素。其中,非农业人口328.9万人,比重为57.5%。人口出生率5.52‰,死亡率5.56‰,自然增长率-0.04‰,出生及死亡人口数量均保持正常年份水平。平均初育年龄为27.9岁,比上年提高了0.3岁。符合政策生育率99.7%,综合节育率85.7%,晚婚率90.1%。男性平均初婚年龄28.4岁,与上年持平;女性平均初婚年龄26.4岁,提高了0.3岁。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工作稳步推进,全市有7422名符合政策的扶助对象领到了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金,比上年增加1368人;1478名符合条件的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扶助对象得到扶助。
从业人员:城镇集体以上单位年末从业人员89.8万人,其中在岗职工81.3万人。乡村年末实有从业人员137.7万人,其中第一产业70.7万人。
企业注册登记:据市工商局统计,全市年内新注册登记各类企业12455户,比上年增长2.3%;注册资本(金)528.54亿元,比上年增长60.5 %。其中,外商投资企业738户,投资总额45.79亿美元,注册资本32.96亿美元,外方认缴出资额29.39亿美元;私营企业10604户,从业人员16.2万人(其中投资者2.2万人),注册资本(金)124.97亿元。新登记个体工商户3.7万户,从业人员5.4万人,资金额18亿元。
城镇就业:年内实现城镇就业与再就业16万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就业12.2万人,困难群体及大龄失业人员再就业2.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9%。全年发放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1.6亿元,筹集再就业资金4.1亿元。为1.2万名从事个体经营业的再就业人员及1146户商贸服务型企业减免税收1.9亿元。为5.9万名“4050”人员发放社保补贴1.04亿元。实施普惠制培训11.2万人,其中再就业和新增长劳动力培训6.6万人,农村转移劳动力培训4.6万人。扶持创业带头人1450人,带动就业7781人。职业技能鉴定9.4万人,其中5.6万人获得职业资格证书。
十七、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居民收入: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城市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3350元,比上年增长11.3%;年人均消费支出10534元,增长5.4%。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6984元,比上年净增1081元,增长18.3%,净增额创历史新高;年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282元,增长14%。城市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39.9%,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39.8%。
房改资金:当年归集房改资金51.64亿元,其中住房公积金44.2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0.4%和18.5%。运用房改资金48.97亿元,其中发放个人住房政策性贷款20.36亿元,分别比上年下降2.9%和10.1%。截至年末,全市房改资金累计归集余额161.43亿元,其中住房公积金余额111.27亿元;累计运用房改资金余额70.54亿元,其中个人住房政策性贷款余额69.2亿元。
社会保险及保障:截至年末,全市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34.9万人,比上年末增长5%;征缴保险费55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1.5%。其中, 企业参保人数120.9万人,征缴保险费47.3亿元,分别增长4.9%和16.8%。47.7万名企业离退休人员全部按时足额领取了基本养老金。失业保险参保人数91.9万人,征缴保险费5.1亿元,分别比上年末增长4.3%和13.3%。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04.8万人,比上年末增长8.5%。工伤保险参保人数118.7万人,征缴保险费1.8亿元,分别比上年末增长15.1%和28.6%。生育保险参保人数91.5万人,征缴保险费0.9亿元,分别比上年末增长5.2%和12.5%。
社会保障实现“四提高”: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标准,由734元提高到889元,增长21%;提高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标准,由240元提高到280元,增长16.7%;提高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整体上浮33%;提高失业保险金标准,由245元提高到360元,平均增幅38.6%。出台了《大连市农民工工伤保险实施办法》和《农民工基本医疗保险暂行办法》。建立了企业离退休人员采暖补贴专项资金制度,为14万名企业离退休人员发放采暖费补贴1.5亿元。
社会救助:截至年末,城市低保对象9.4万人,保障面3%。全年累计发放保障金1.3亿元,累计救助城市困难居民114万人次。投入353万元,救助患重大疾病的城乡困难居民997人次。制订了《大连市城市困难居民医疗救助办法》,7.6万名没有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城市低保对象纳入医疗救助范围。农村低保对象4.8万人,保障面1.9%。全年累计发放农村低保金4685万元,首次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市县两级补贴资金2250万元,帮助1700户农村困难群众改造危房。投入临时救济和灾害救助资金4488万元,救助城乡困难居民27.6万人次。87个农村乡镇全部建成救助超市,形成覆盖农村的救助救援应急网络。
社会福利事业:出台了《大连市开展“敬老行动”的实施意见》。全年新批、改建城镇养老福利机构40所,新增城市养老机构床位2594张;改建完成农村区域性中心敬老院25所。为3015名城镇特困老人提供货币化居家养老补贴380万元。为1.2万名老年人投保意外伤害险。福利彩票销售总额达到10亿元,比上年增长44%;筹措公益金3.5亿元,居全国各市第三位,全省各市首位。市慈善总会荣获“中华慈善事业突出贡献奖”。“2006大连慈爱月”活动,共有2300多家企业、30多万名市民参加,全年接收社会捐赠款物价值1.23亿元。实施慈善救助项目23个,设立慈善医疗机构3个,救助各类困难群众3.2万人次。
注:
1.本公报各项统计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或初步核算数。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年末户籍人口数为市公安局统计口径;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为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统计口径。
4.恩格尔系数是指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
版权所有:辽宁省人民政府 | 主办单位: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
地址:沈阳市皇姑区北陵大街45-9号 | 邮编:110032 |
辽公网安备 21010502000372号 | 网站标识码:2100000037 |
ICP备案序号:辽ICP备05023109号 | 联系邮箱:mhwz@ln.gov.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