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面对困难和挑战不断增加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全市深入贯彻十八大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十二届五次全会和市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精神,围绕实现“三大目标”,扎实推进“五大任务”,突出做好稳增长、办全运、惠民生等重点工作,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
一、经济总量
初步核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GDP)7158.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8.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35.5亿元,增长4.7%;第二产业增加值3709.2亿元,增长10.1%;第三产业增加值3113.8亿元,增长7.6%。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为86850元,增长8.2%。
二、农林牧渔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43.3亿元,比上年增长4.9%。其中,种植业产值253.9亿元,林业产值10.9亿元,畜牧业产值329.3亿元,渔业产值25.8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23.3亿元。
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67.8万公顷,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51.5万公顷。粮食总产量410.6万吨,实现了连续十年粮食生产丰收,其中水稻产量102.9万吨,玉米产量291.5万吨。水果产量27.8万吨,比上年增长13.6%;蔬菜产量576.1万吨,增长14.8%;肉类总产量105.9万吨,增长6.0%,其中猪、牛、羊肉分别增长7.2%、6.8%和4.8%;禽蛋产量79.3万吨,增长5.9%;牛奶产量50.8万吨,增长5.6%。
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强,石佛寺中型灌区改造等工程完工。全年农业机械总动力343.63万千瓦,比上年增长5.3%,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提高到75.5%。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20.7万吨,地膜覆盖面积6万公顷。
全市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80个,其中省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6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4378个,带动农户27万户。新增设施农业面积0.2万公顷,累计达到12.87万公顷;高效特色农业面积累计达到20.5万公顷。争取国家、省级玉米、水稻等粮油作物高产创建示范区98个。新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105处。到2013年末,61个乡镇达到“一乡一业”标准,新民“梁山西瓜”、法库“牛产业”跻身省级“一县一业”示范县。
主要农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
单位 |
产量 |
增长(%) |
粮食总产量 |
万吨 |
410.6 |
2.5 |
#水稻 |
万吨 |
102.9 |
-2.5 |
玉米 |
万吨 |
291.5 |
5.4 |
小麦 |
万吨 |
0.6 |
-43.6 |
大豆 |
万吨 |
4.3 |
-10.0 |
油料 |
万吨 |
14.6 |
-10.1 |
蔬菜 |
万吨 |
576.1 |
14.8 |
主要畜禽产品、水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
单位 |
产量 |
增长(%) |
肉类总产量 |
万吨 |
105.9 |
6.0 |
#猪牛羊肉 |
万吨 |
69.3 |
6.9 |
牛奶产量 |
万吨 |
50.8 |
5.6 |
禽蛋产量 |
万吨 |
79.3 |
5.9 |
生猪出栏数 |
万头 |
590.1 |
6.1 |
牛出栏数 |
万头 |
136.0 |
7.8 |
羊出栏数 |
万只 |
102.3 |
2.8 |
猪年末存栏数 |
万头 |
366.3 |
6.2 |
牛年末存栏数 |
万头 |
111.0 |
3.5 |
羊年末存栏数 |
万只 |
84.3 |
-0.3 |
水产品产量 |
万吨 |
19.1 |
1.9 |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522.2亿元,比上年增长10.0%。其中,重工业增加值2583.3亿元,增长10.9%;轻工业增加值939亿元,增长7.4%。装备制造业实现增加值1743.7亿元,增长12.1%,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49.5%。汽车及零部件、建筑产品、农副产品加工、化工产品制造业、钢铁及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业等五大优势产业实现增加值1807亿元,增长11.0%。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1615.4亿元,增长16.2%,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45.9%。工业出口产品交货值280.9亿元,下降0.3%。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1166.9亿元,比上年增长10.9%;利润总额760亿元,增长11.6%。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391.28%,比上年提高40.36个百分点;工业产品产销率98.5%,下降0.1个百分点。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
单位 |
产量 |
增长(%) |
汽车 |
辆 |
1040756 |
25.0 |
#中华牌 |
辆 |
151732 |
-1.9 |
#宝马牌 |
辆 |
189486 |
47.1 |
汽车发动机 |
万千瓦 |
5149 |
6.7 |
金属切削机床 |
台 |
51947 |
-9.7 |
#数控机床 |
台 |
16521 |
-13.4 |
采矿专用设备 |
吨 |
331794 |
21.9 |
水泥专用设备 |
吨 |
24555 |
-55.7 |
金属冶炼设备 |
吨 |
83121 |
25.0 |
工业锅炉 |
蒸发量吨 |
10367 |
6.0 |
空调器用压缩机 |
万台 |
264 |
21.7 |
彩色电视机 |
万台 |
383 |
-10.2 |
轮胎外胎 |
万条 |
562 |
11.5 |
铝材 |
吨 |
69023 |
85.2 |
化学原料药 |
吨 |
22258 |
-6.4 |
啤酒 |
千升 |
1154852 |
4.4 |
软饮料 |
吨 |
3007978 |
0.7 |
乳制品 |
吨 |
711690 |
-12.0 |
全市建筑业增加值360.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1.0%。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业企业完成总产值2005.1亿元,增长17.9%。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6383.9亿元,比上年增长13.5%。从投资主体看,国有经济投资1056.4亿元,增长2.1%;外商及港澳台经济投资998.5亿元,增长7.6%;民间投资4329.1亿元,增长18.2%。从产业分布看,第一产业投资77.9亿元,下降17.1%;第二产业投资2205.9亿元,增长15.1%,其中工业投资2149.5亿元,增长15.5%;第三产业投资4100.1亿元,增长13.4%。全年新增固定资产3731.4亿元,增长16.1%。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2184亿元,比上年增长12.4%,其中住宅建设投资1574.6亿元,增长18.3%。房屋施工面积11568.3万平方米,增长5.1%;房屋竣工面积1459.8万平方米,下降29.4%,其中住宅1230.3万平方米,下降25.2%。商品房销售面积2262.3万平方米,下降8.4%,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面积2017.4万平方米,下降8.4%;商品房销售额1436.1亿元,下降8.0%,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额1225.3亿元,下降7.1%。
五、交通运输、邮政和信息传输业
全年货物运输总量16707.9万吨,比上年增长12.7%。其中,铁路529.5万吨,增长16.0%;公路16174万吨,增长12.6%;民用航空4.4万吨,下降1.5%。全年旅客发送量24483.2万人次,增长5.2%。其中,铁路3815.8万人次,增长14.0%;公路20254万人次,增长3.7%;民用航空413.4万人次,增长3.5%。
年末,全市民用汽车保有量125.3万辆,比上年末增长11.0%。其中,载客汽车109.3万辆,载货汽车14.7万辆。私人汽车保有量96.2万辆,增长18.5%。
沈阳与国际19个城市、国内71个城市(地区)通航。沈阳机场航线达到147条,其中国际航线23条,国内航线124条。运输飞机起降9.1万架次,增长11.9%;机场旅客吞吐量1210.7万人次,增长9.9%。
全年邮电业务总量131.3亿元。其中,邮政业务总量13.7亿元,电信业务总量117.6亿元。年末固定电话交换机总容量280.3万门。城乡固定电话用户268.7万户,下降4.4%。移动电话交换机总容量1330.4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015.9万户,新增20.3万户。国际互联网络登记注册用户152.7万户,减少23.2万户,其中宽带接入用户151.1万户,增加7.1万户。固定电话普及率32.5部/百人,移动电话普及率123部/百人。
六、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86.1亿元,比上年增长13.7%。按地区分,城镇零售额3074.4亿元,增长13.3%;乡村零售额111.7亿元,增长25.5%。
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实现零售额1693.9亿元,比上年增长16.8%。其中汽车类零售额436.5亿元,增长11.3%;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零售额219.3亿元,增长13.8%;中西药品类零售额224.4亿元,增长30.6%;食品、饮料、烟酒类零售额145.8亿元,增长20.0%;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124.6亿元,增长25.2%;日用品类零售额61亿元,增长10.5%;通讯器材类零售额69亿元,增长50.1%;建筑及装潢材料类零售额30.6亿元,增长4.1%。
全年成交额超亿元的商品交易市场57个,交易额1554.6亿元。
七、对外经济
全年进出口总额143.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2.4%。其中,进口总额73.3亿美元,增长8.1%;出口总额70亿美元,增长17.3%。
全年新签外商投资合同项目155个,合同外资额27.3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额58.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0.1%。全年对外承包工程与劳务合作合同金额15.2亿美元;实现营业额10.2亿美元,增长5.0%;外派人员0.4万人次。
八、旅游
全市国家A级旅游景区54家,旅行社188家,星级饭店98家。全年旅游总收入932.3亿元,比上年增长12.8%。其中,国内旅游收入890.7亿元,增长13.0%,外汇收入6.6亿美元,增长10.8%;接待国内外旅游者7503万人次,增长8.0%,其中,国内旅游者7422万人次,增长8.0%,入境旅游者81万人次,增长8.0%。
九、金融
到2013年末,全市银行机构及网点1371家,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1576.6亿元,比年初增长10.9%,其中个人储蓄存款余额4821.6亿元,增长10.4%;本外币贷款余额9128.7亿元,比年初增长13.0%。
全市证券营业部76个。全年证券交易额12698.3亿元,比上年增长46.0%。其中,股票交易额7999.3亿元,增长34.7%;基金交易额337.1亿元,增长49.5%。
全市保险机构及网点290余家。全年保费收入147.6亿元,比上年增长3.4%。其中,国内财产险保费收入56亿元,增长16.5%;人身险保费收入89.8亿元,下降2.7%。全年赔付及给付支出58.8亿元,增长26.7%,其中国内财产险赔款支出31.7亿元,增长30.6%;人身险赔付金额26.3亿元,增长23.2%;农业险赔款支出0.8亿元。
十、物价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102.5。其中,服务项目价格指数101.0,消费品价格指数103.2。分类别看,食品类指数106.1,烟酒类指数100.2,衣着类指数102.3,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指数100.7,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指数100.5,交通和通信类指数98.9,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指数100.2,居住类指数101.5。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总指数99.3,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总指数97.2。
十一、财政及税收
全年公共财政预算收入801亿元,比上年增长12.0%,其中各项税收650.9亿元,增长13.1%。在各项税收中,增值税65.4亿元,增长25.5%;营业税195.7亿元,增长8.5%;企业所得税81.6亿元,增长9.0%;个人所得税19.8亿元,增长12.3%;土地增值税58.5亿元,增长17.0%;耕地占用税38.5亿元,下降13.1%;契税62.7亿元,增长24.4%。
公共财政预算支出881.8亿元,增长15.1%。其中,住房保障支出增长70.2%,城乡社区事务支出增长33.5%,交通运输支出增长18.6%,科学技术支出增长12.8%,教育支出增长10.2%。
十二、县(市)经济
2013年,四县(市)实现生产总值1338.1亿元,比上年增长8.7%。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078.9亿元,增长11.6%;固定资产投资1323.9亿元,增长18.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6.1亿元,增长14.1%;实际利用外资2.8亿美元,增长9.7%;公共财政预算收入99.3亿元,增长12.9%;地方税收收入79.4亿元,增长14.8%。
十三、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2013年城建投资完成400亿元。四环快速路全线通车,南二环快速路、三环高速路、伯官桥、北海高架桥等路桥建设改造竣工通车。全面完成二三四环路、重点街路、全运会主功能区绿化等工程。地铁9、10号线开工建设,浑南现代有轨电车正式运营,桃仙机场T3航站楼、沈阳北站南广场、沈阳站东广场等重点工程投入使用。黄河大街北出口排水系统、三好排水泵站及配套工程基本完成,供热管网互联工程启动实施,康平燃气工程竣工送气。
年末城市公交运营线路215条,其中新开、调整公交线路21条,延时20条;增加运营里程138.9公里,公交运营线路长度达到4096.3公里;年内新增、更新公交车辆1000台,其中清洁能源车辆899台;更换公交站牌2000个,改造候车廊920个。全年公共交通客运总量11.5亿人次。地铁1、2号线运营里程达到465.1万列公里,客运量22368.1万人次。浑南有轨电车于8月中旬起正式运行,到12月末共完成运营里程55.64万列公里,客运量163.37万人次。年末全市出租汽车21807辆,其中市区(不含苏家屯区和沈北新区)17844辆,年内更新出租汽车3000台,全年客运量5.3亿人次。
年末市区道路总长度3526.7公里,总面积7777.26万平方米。路灯24.28万盏,永久性桥梁337座。全年新增供水管网266公里,供水管道总长度3422.2公里,供水量5.49亿立方米。供热管网总长度9210公里,新增供热能力2100兆瓦,全市供热面积达到2.59亿平方米。天然气供气管道总长度5400公里。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2.22%,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2.39平方米。
实施青山、碧水、蓝天工程,全面开展城乡绿化,棋盘山、卧龙湖生态保护利用稳步推进;辽河、浑河、蒲河等重点流域治理扎实推进,南部污水处理厂、沈北蒲河北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行;拆除10吨以下供暖锅炉48台,关停11家高污染企业,电厂脱硝改造、企业“煤改气”、机动车尾气和扬尘治理等专项工程积极推进。实施封井压采,地下水资源保护得到加强。全年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15天,机动车尾气检测率90%以上,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城市污水处理能力达到100%,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置率100%,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比2012年削减2.5%、2.6%、1.5%、1.9%。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成为东北首个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法库经济开发区成为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
十四、科学技术与教育
2013年末,全市拥有市及市以上独立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机构104个;省级以上工程(技术)中心214个,其中国家级14个;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261个,其中国家级14个。全年市以上登记认定的科技成果211项,其中应用技术成果190项。应用技术成果中,达到国际水平110项(国际领先18项,国际先进92项);达到国内水平80项(国内领先69项,国内先进11项)。软科学成果及基础理论成果21项。各类技贸机构技术贸易成交额127.9亿元。专利申请13190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7572件;专利授权6924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1574件。
2013年末,全市普通高等院校46所(含独立学院5所),招收本、专科学生11万人,在校生38万人,本、专科毕业生9.3万人。普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招收研究生1.6万人,在校研究生4.3万人,毕业研究生1.3万人。普通中学322所,在校生27.2万人;普通中专39所,在校生5.7万人;职业高中44所,在校生2.1万人;技工学校31所,在校生2.5万人。初中毕业生升学率110.6%,高中阶段毛入学率109.2%。小学320所,在校生34.5万人。小学适龄人口毛入学率110.0%。全市学前教育幼儿入园率88.8%。
十五、文化、卫生和体育
全年共组织开展各级各类群众文化活动2.3万余场,参与群众达1787万人次,社区文化建设“五个一”工程运作模式成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艺术惠民“双百万工程”等6个项目、作品和个人荣获了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群星奖”,二战盟军战俘营旧址陈列馆建成并对外开放。
2013年末,全市卫生机构2106个(不含村级卫生组织)。其中,医院199个;卫生院115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290个,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209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7个;妇幼卫生保健机构15个;专科疾病防治机构22个;卫生监督所11个。年末实有病床53515张,各类卫生技术人员59360人,其中执业医师21889人,执业助理医师1503人,注册护士25376人。
圆满完成第十二届全国运动会沈阳赛区的竞赛组织、赛事服务、安全保卫等各项工作。完成25个市属场馆和17个市、区两级全民健身中心建设改造和全民健身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建成笼式足球场22个、标准篮球场110个。104所学校体育设施对市民开放,方便群众健身。全年累计开展迎全运倒计时100天万人健步走等活动1000场次,参与群众达到400万人次。全年体育彩票销量达到14.94亿元。
十六、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13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074元,比上年增长10.0%;人均消费支出22252元,增长11.2%。农民人均纯收入14467元,增长10.9%;人均生活消费支出7196元,增长8.6%。
到2013年末,全市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345.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5.2万人;城镇居民养老保险7.65万人,增加0.3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357.87万人,增加6.65万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122.89万人,增加12.1万人;失业保险134.3万人,增加1万人;工伤保险177.8万人,增加5万人;生育保险284.3万人,增加10.06万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农民105.76万人,增加2.29万人;被征地农民参加社会保障参保人数19.25万人;启动新农合大病保险,取消医疗救助最大封顶限额和定点医院限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228.74万人,参合率99.17%,人均筹资标准提高到350元。
全年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4.6亿元。其中,城市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3.7亿元,5.7万户、9.4万人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0.9亿元,4.3万户、7.9万人享受了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4273户、9717人享受城市低保边缘户救助;4290户、10021人享受农村低保边缘户救助。
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人均每月1778元,比上年提高170元。失业保险金人均支出标准为每月965元,提高150元。职工最低工资标准:市区和开发区1300元,四县(市)1050元。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市区和开发区每人每月490元,四县(市)每人每月420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各区每人每年3420元,四县(市)每人每年2760元。
新增100个社区日间照料站,新增养老床位6739张,市养老服务中心二期主体完工。到2013年末,全市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机构164个,床位3.5万张,收养各类人员1.6万人。
全年福利彩票销售19.6亿元,筹集福利彩票公益金4.9亿元。全年共募集慈善资金1275.3万元。
十七、人口与就业
2013年末,全市常住人口825.7万人,比上年增长0.35%。户籍人口727.1万人,增长0.4%。其中,市区人口524.6万人,县(市)人口202.5万人;男性人口360.9万人,女性人口366.3万人。人口出生率8.00‰,降低0.65个千分点,出生人口性别比107.7;人口死亡率7.88‰,降低0.86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0.12‰,回升0.21个千分点。计划生育率98.13%。
全市城镇非私营单位从业人员151.9万人,比上年增长24.6%,其中在岗职工140.7万人,增长21.1%。在岗职工中,国有经济单位59.6万人,减少3.8万人;集体经济单位5.3万人,与上年持平;其他经济单位75.8万人,增加28.3万人。在岗职工产业分布,第一产业0.3万人,减少0.4万人;第二产业63.7万人,增加18.3万人;第三产业76.6万人,增加6.7万人。
全年新增实名制就业21.75万人。援助就业困难群体就业0.65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8.4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03%。
注:
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
2、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4、县(市)经济统计口径为辽中县、康平县、法库县、新民市。
5、公路客货运量数据调整,与往年不可比。
版权所有:辽宁省人民政府 | 主办单位: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
地址:沈阳市皇姑区北陵大街45-9号 | 邮编:110032 |
辽公网安备 21010502000372号 | 网站标识码:2100000037 |
ICP备案序号:辽ICP备05023109号 | 联系邮箱:mhwz@ln.gov.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