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〇〇五年营口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营口市统计局
发布时间:2006年04月24日
信息来源:营口市人民政府网
【 字体: 】  【打印文章】

  2005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优化经济结构、深化体制改革、扩大对外开放,实现了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增长,经济运行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继续改善。

  一、经济总量

  国民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初步核算,全年实现生产总值380.9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0.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1.03亿元,增长9.5%,对生产总值的贡献率为5.0%;第二产业增加值195.45亿元,增长29.1%,对生产总值的贡献率为68.9%;第三产业增加值144.46亿元,增长13.9%,对生产总值的贡献率为26.1%。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0.8:51.3:37.9 。人均生产总值16546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0.2%。

  二、农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1.96亿元,比上年增长11.2%。其中,农业产值26.46亿元,增长11.2%;林业产值1.16亿元,增长2.4%;牧业产值20.97亿元,增长15.1%;渔业产值22.9亿元,增长10.19%。

  种植业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取得好收成。2005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达138.7万亩,比上年增长6.6%。全年粮食总产量13.5亿斤,比上年增长11.6%。其中,水稻8亿斤,增长17.6%;玉米5亿斤,增长8.7%;高粱0.2亿斤,下降50.0%。在经济作物中,蔬菜69.03万吨,增长19.7%;油料产量623吨,下降20.6%。全年水果产量48.39万吨,增长3.8%。其中,苹果产量20.34万吨,增长3.3%。

  林业生产继续发展。全年完成造林面积4315公顷,新封山育林4200公顷,新增育苗面积90公顷,退耕还林面积1754公顷。

  畜牧业生产发展稳定。全年肉类总产量15.18万吨,比上年增长21.4%;禽蛋产量10.54万吨,比上年增长34.1%;奶类产量1.24万吨,比上年增长12.7%。

  渔业生产平稳增长。全年水产品养殖面积达42146公顷,水产品产量37.51万吨,比上年增长8.2%。其中,海水产品产量29.3万吨,增长4.7%;淡水产品产量8.21万吨,增长22.7%。

  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93.12万千瓦,比上年增长3.4%。全年农用化肥(折纯)施用量5.35万吨,比上年增长9.0%。农用塑膜使用量5555吨,比上年增长30.8%。农林牧渔业用电9798万千瓦时,其中,排灌用电4126万千瓦时。

  全年新增灌溉面积5.6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2.1万亩,新增水土流失治理8.7万亩,完成灌溉工程262项,新修堤防19.5公里,加固堤防99公里。

  三、工业

  工业经济快速增长。全年规模以上工业 (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下同)完成增加值157.95亿元,增长35.6%。按经济类型分,国有工业完成增加值4.49亿元,增长10.5%;集体工业完成增加值15.27亿元,增长41.0%;股份制合作工业完成增加值0.3亿元,增长61.1%;股份制工业完成增加值78.20亿元,增长34.3%;外商及港澳台投资工业完成增加值45.70亿元,增长36.9%。按轻、重工业分,轻工业完成增加值50.64亿元,增长20.9%;重工业完成增加值107.31亿元,增长44.1%。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完成增加值39.31亿元,增长12.6%;私营工业完成增加值49.13亿元,增长53.1%。

  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540.94亿元,比上年增长40.4%。其中,国有工业完成总产值14.35亿元,增长10.6%;集体工业完成总产值54.41亿元,增长42.9%;股份合作制工业完成总产值1.18亿元,增长62.5%;股份制工业完成总产值255.96亿元,增长43.9%;外商及港澳台投资工业完成总产值164.91亿元,增长36.7%。轻工业完成总产值156.09亿元,增长26.1%;重工业完成总产值384.86亿元,增长47.2%。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完成总产值105.83亿元,增长18.2%;私营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178.46亿元,增长54.9%。市及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131.90亿元,增长25.8%;县区及以下工业完成总产值409.04亿元,增长45.9%。规模以上工业全年完成销售产值530.46亿元,比上年增长40.4   %。出口交货值100.79亿元,增长33.6%。

  各行业生产全面增长。非金属矿及其制品业完成总产值95.07亿元,增长51.9%;食品饮料及烟草业完成总产值43.37亿元,增长10.8% ;造纸印刷文体用品业完成总产值7.92 亿元,增长9.0%;纺织及服装工业完成总产值71.57亿元,增长28.6%;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完成总产值100.06亿元,增长41.3%;石油及化学制品业完成总产值53.45亿元,增长76.8%;机械及金属制品业完成总产值75.11亿元,增长38.8%;建材业完成总产值8.80亿元,增长74.4%;电子电器及仪表业完成总产值2.85亿元,增长49.7%;电力、煤气和水的生产供应业完成总产值22.24亿元, 增长19.9%。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如下:

产品名称          产量             比上年增长%

钢材           131.71万吨               67.4

生铁           162.12万吨              142.9

铝材             6.70万吨               48.6

润滑油          10.38万吨                4.2

水泥            70.41万吨               15.9

耐火材料制品   427.67万吨               40.6

食用植物油      13.45万吨                5.7

果汁及果汁饮料   1.13万吨              -43.1

卷烟           129.40亿支                1.8

家用电冰箱      26.17万台              -33.4

塑料制品         6.38万吨              121.8

机制纸及纸板     1.00万吨              -46.5

钢琴             2.23万架               -7.9

胶印机              830               -8.4

原盐            58.46万吨               -8.4

啤酒               6093               16.1

化学纤维           8334               37.7

               1.65万吨               10.6

            7891.32万米               64.9

服装          6579.66万件               73.1

发电量      49.34亿千瓦时                2.4

焦炭            41.34万吨                

  产销衔接水平基本平衡。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产销率为98.06%,比上年降低0.01个百分点。其中,轻工业产销率98.91%,比上年提高1.88个百分点;重工业产销率97.72%,比上年下降0.85个百分点。

  工业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466.58亿元,比上年增长41.1%;实现利税总额40.59亿元,比上年增长27.7%;实现利润总额19.99亿元,比上年增长48.1%。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实现利润总额5.03亿元,比上年增加1.18亿元,增长30.6%。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亏损企业158户,亏损面17.5%,比上年下降5.6个百分点。资产合计453.16亿元。资产负债率为56.5%, 比上年下降2.6个百分点。

  四、建筑业和房地产业

  建筑业生产持续增长,经济效益继续提高。全年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企业109个,完成施工产值46.1亿元,比上年增长14.4%;竣工产值39.4亿元,比上年增长13.0%;实现利润总额13708万元,比上年增长39.1%。

  房地产开发势头强劲。全年完成投资32.9亿元,比上年增长38.9%。其中,住宅投资完成28.3亿元,比上年增长49.6%,占开发投资总额的86.0%。商业用房投资完成 4.0亿元,比上年增长0.4%。全年商品房施工面积383.7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99.0万平方米,增长34.8%,为历史最好水平。其中,新开工面积311.2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59.1%。住宅新开工面积283.3万平方米,增长70.4%。全年房屋竣工面积214.1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7.3%。其中,住宅竣工面积184.4万平方米,增长16.2%。实现商品房销售面积132.0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4.2%。其中,住宅118.5万平方米,增长23.2%。商品房销售额20.52亿元,比上年增长35.3%。其中,住宅17.41亿元,增长39.3%。全市商品房屋空置面积159.9万平方米,比上年同期增加15.1万平方米。其中,住宅空置面积127.3万平方米,比上年同期增加17.9平方米。商业用房空置面积27.6万平方米,比上年同期减少3.4万平方米。

  五、固定资产投资

  施工项目个数增多,投资规模迅速扩大。2005年,我市调动各方积极性,掀起找项目上项目的热潮。在建项目计划总投资680.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426.0亿元,增长1.7倍。全年新开(复)工施工项目853个,同比增加44个。其中,500万元以上施工项目589个,同比增加39个。各类房屋施工面积842.3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8.3%;竣工面积469.7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5.8%。全年新增固定资产132.4亿元,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59.8%。

  2005年城镇投资份额加大。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21.2亿元,比上年增长40.0%。其中,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88.8亿元,增长44.8%;占投资比重由上年的82.5%上升到85.3%。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2.4亿元,增长17.4%。

  工业投资速度快速攀升,龙头作用日渐突出。全年工业完成投资143.7亿元,占全市投资总量三分之二,比上年增长71.3%。其中,城镇以上工业完成投资123.4亿元,占全市投资的半壁江山,增长92.7%。农村工业完成投资20.3亿元,增长2.3%。

  2005年,各项重点工程进展顺利。华能营口电厂二期工程完成投资4.3亿元,主体厂房已封顶,设备已陆续进厂。营口港“十五”期间建设项目已全部结束,三个成品油及液体化工品专用码头已通过国家验收,投入使用,十五万吨航道改造主航道基本竣工,四期工程正抓紧施工。计划总投资300亿元的鲅鱼圈钢厂是我市建国以来最大的投资项目,经多方艰辛努力已正式开工建设,完成投资2.8亿元,前期征地、动迁已结束,现已进行土石方回填。

  六、国内贸易和物价

  国内贸易和城乡消费品市场活跃。全年全市批发零售贸易业商品销售总额140.5亿元,比上年增长19.6%。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7.0亿元,比上年增长14.6%。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额78.35亿元,增长12.0%;农村消费品零售额28.65亿元,增长22.5%。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消费品零售额2.9亿元,比上年下降58.4%;集体企业消费品零售额4.9亿元,比上年增长17.7%;私营及个体经济消费品零售额79.5亿元,比上年增长10.0%。分行业看,贸易业消费品零售额88.0亿元,比上年增长14.3%;餐饮业零售额19.1亿元,比上年增长16.2%。

  市场价格有所上升。全年累计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1.3%。其中,服务项目价格比上年上涨2.6%,消费品价格比上年上涨0.9%。在消费品价格中,食品类上涨4.0%,烟酒及用品类上涨0.5%,衣着类下降7.8%,家庭设备及维修服务类下降1.7%,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1.7%,交通和通讯类下降1.8%,娱乐、文教用品及服务类上涨3.7%,居住类上涨5.2%。

  七、对外经济

  对外开放继续扩大,外贸进出口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出口商品供货总值112.2亿元,比上年增长34.6%。据海关统计,全年进出口总额为14.6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9%。其中,出口额10.10亿美元,增长29.2%;进口总额4.51亿美元,增长13.61%。进出口相抵,贸易顺差5.59亿美元。

  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不断发展。全年新签合同158项,合同外资金额8.8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8.4%。全年实际利用外资2.4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1.4%。全年外派劳务人员3808人,比上年增长58.0%,年末在外劳务人员总数7119人,比上年增长35.5%。

  全年共接待海外旅游人数17011人,比上年增长3.5 %;旅游外汇收入718.4万美元,比上年增长7.1 %。

  八、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

  交通运输业全面发展。全年完成全社会公路货运周转量226635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4.8%;完成客运周转量101971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3.3%。全年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7537万吨,比上年增长26.1%。其中,集装箱运输完成78.7万标箱,增长35.1%。完成水运货运量245万吨,比上年增长52.1%。完成市内公交汽车客运量4556万人,比上年增长7.6%。交通运输设施环境不断改善,公路建设与养护不断加强。全市年末公路总里程2226公里,全部为等级化公路。

  邮电通信业快速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9.73亿元,比上年增长25.1%。其中,邮政业务总量1.09亿元,增长7.3%;电信业务总量18.64亿元,增长26.3%。全市年末局用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到136万门,每百人拥有电话36部,每百人拥有移动电话27部。全市互联网用户达15万户。

  九、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进一步增长,支出结构更趋合理。全年全口径财政收入44.5亿元,比上年增长16.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6.21亿元,增长25.9%。其中,增值税收入2.60亿元,增长16.8%;营业税收入4.07亿元,增长25.6%;企业所得税收入0.94亿元,增长34.7%;个人所得税收入0.54亿元,增长4.6%。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35.11亿元,比上年增长13.5%。其中,农业支出1.3亿元,增长11.7%;教育支出5.61亿元,增长18.1%;科技支出2499万元,增长9.7%。

  金融市场稳健运行。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02.01亿元,比年初增加62.22亿元,比上年增长18.3%。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99.58亿元,比年初增加39.01亿元,增长15.0%。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62.01亿元,比年初增加28.82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 12.4%。其中,中长期贷款余额83.01亿元,比年初增加21.22亿元,增长34.3%;短期贷款163.11亿元,比年初增加16.84亿元,增长11.5%。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收入1396.24亿元,比上年增长10.7%;现金支出1438.22亿元,比上年增长10.9%。收支相抵净投放现金41.98亿元,比上年多投放6.95亿元,比上年增长19.8%。

  保险业不断发展壮大,经营模式不断创新。截止2005年底,全市市级产、寿险公司17家,其中财险公司9家,寿险公司8家。全市保险行业从业人员5443人。全年各商业保险机构共承担风险保险金额约866亿元。实现保费收入9.25亿元,比上年增长23.5%,净增保费1.72亿元。其中,财产险公司保费收入2.34亿元,增长43.4%,净增保费7072万元;寿险公司保费收入6.91亿元,增长18.0%,净增保费1.05亿元。产寿险公司共支付赔、给付款金额2.31亿元,比上年增长14.9%。其中,财产险公司支付赔款金额1.2亿元,增长20.0%;寿险公司支付期满给付和赔款金额1.11亿元,增长9.2%。

  十、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环保各项事业

  科技事业快步发展。全年共安排市级科技计划项目23项。其中,科技攻关计划5项;科技产业化计划6项;科技环境与能力建设计划12项。全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化增加值16.65亿元。全年引进推广农业新品种42项,新技术13项。全年签订各类科技项目协作合同及意向56个,申报专利446项。全年获科学技术奖34项。其中,省级科学技术奖6项;市级科学技术奖28项。全年共有5个项目列入国家级科技计划,有27个项目列入省级科技计划。

  教育事业不断进步。到年末,全市拥有各类学校799所(含幼儿园),在校生34.69万人,教职员工2.49万人。其中,专任教师1.99万人。普通高中实际招生16601人,比上年扩招7.2%。普通高、中等职业教育招生12761人,比上年增长24.2%。全市调整撤并了8所中、小学校。全市投资2689万元,改造了中小学危房3.6万平方米,改造学校58所,新建校舍4.9万平方米,改善了学校的办学条件和学习环境。

  文化事业蓬勃发展。文化系统全年完成了市委、市政府交办的10多项大型演出任务。创作排演了儿童戏《抗战小英雄》,剧本荣获辽宁省第一届未成年人文学艺术优秀作品奖。开展了移风易俗宣传教育活动,集中精力创作了10集电视短剧剧本。培养专业及业余艺术人员3000多人次。组织和策划了营口市第十一届望儿山母亲节8场广场文化演出活动。全年组织城市、农村专场演出700多场。文化广场演出活动1000余场,放映公益电影34场,受众面达百万人次。公益性图书馆全年接待读者66.2万人次,流通图书79.6万册次,解答咨询服务1030条,完成重点服务课题30项。市博物馆举办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收藏展、玛瑙展、兵马俑展等临时展览13次,接待观众17万多人次。全年开展6次网络、图书音像、演出等市场专项整顿。开展大规模文化市场检查3668次,查处违法案件82起,收缴政治性、盗版、淫秽图书18645册,盗版音像制品、软件12.66万盘(张),销毁违法音像制品20万盘(张)。

  广播、电视事业发展迅速。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2.3%;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4.3%。年末营口有线电视台用户达到23.7万户,比上年增长48.1%。与公安、工商等部门联合行动,共拆除非法境外卫星安装设施7座。

  卫生事业稳定发展。年末全市拥有各类卫生机构(不含诊所等)174个。其中,医疗机构143个。总床位8464张,其中,医疗机构8313张。卫生技术人员9263人,分布在医疗机构中8183人。全市共有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机构8个,卫生技术人员527人。妇幼保健机构7个,卫生技术人员253人。农村医疗条件不断改善,共有村卫生室1448个,乡村医生和卫生员1688人。全年实现采血333.72万毫升。

  体育事业成绩显著。在辽宁省年度比赛22个项目中,夺得金牌58枚、银牌30枚、铜牌40枚。金牌数列全省第三名。在全国十运会中,我市有32名运动员代表辽宁省代表团参加了12个项目的比赛。3个集体项目各有1名队员获金牌,另有2个单项获银牌和铜牌。全年共承办11项,27场次国家级赛事;10项,11场次省级赛事。积极开展“体育健身年”活动,举办市级体育比赛、活动23项次,市(县)区级体育比赛、活动313项次。开展了国民体质监测活动,对7200个各类人群的代表进行了测试,完善了我市国民体质监测数据库。体育彩票的发行取得了历史性突破,销售额比去年同期增长了4倍。

  环保事业不断加强。年末全市环保系统单位19个,从业人员306人。各级环境监测站5个,环境监测人员117人。全年完成环境污染限期治理任务56个,当年完成投资456万元。审批项目166个,全部通过了环评审批。对219家企业核发了《排放污染物许可证》。有6家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审计。通过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城市大气环境质量始终保持在国家二级标准。各功能区噪声、城市道路交通噪声全部达到国家标准。

  十一、人口和人民生活及社会保障

  2005年末,全市总人口达到230.5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02.8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2.69‰。

  年末全市城镇登记失业人员2.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5.2% ,比上年下降0.3个百分点。

  据抽样调查统计,全年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9009元,比上年增长10.8%;农村人均纯收入4503元,比上年增长16.4%。

  社会保障事业不断巩固和完善。全市参加养老保险人数35.1万人,参保缴费率为91.4%,社会化发放率为100%。为失业人员发放失业保险金13987万元。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单位2528个,参保人数32.5万人。为6.8万名城镇困难居民发放了最低生活保障金。扶贫帮困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市共投入扶贫款物1113万元。年末,全市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床位数2929张,收养1997人。全年福利彩票销售总额1.68亿元。

  注:公报中各项数据为年、快报数。

责任编辑:
版权所有:辽宁省人民政府 主办单位: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地址:沈阳市皇姑区北陵大街45-9号 邮编:110032
辽公网安备 21010502000372号 网站标识码:2100000037
ICP备案序号:辽ICP备05023109号 联系邮箱:mhwz@ln.gov.cn

微信公众号

政务微博
Baidu
map